【儿童家居安全】四大常见家居意外 家长必学急救法

撰文: 黄慧雯
出版:更新:

早前香港大学公布一项全港十八区儿童受伤研究报告,综合2001至2012年的数据,发现期间约75万名0至19岁儿童曾因伤接受急症室服务,当中以家居意外最多占逾28万宗,可见问题的严重性。以防子女发生意外,除了要注意家中的环境及家居安全之外,更要认识各种急救方法。(图片:VCG)

常见家居意外及急救法

1. 跌伤

是儿童家居意外中的首位,而大部分发生的个案是在平地跌伤,其余则是从高处如睡床坠下。

处理方法:

家长必须定时观察,特别是头部受创,如小朋友出现呆滞、昏迷、头痛、呕吐或抽搐等征状,便需立即求诊;如在一天过后亦没有征状,则其头部创伤机会不大,家长不用担心。

2. 烧伤与烫伤

小朋友在家中烧伤或烫伤较常见,主要是热水或热汤导致。烫伤可分为三级,一级属于轻度,受伤部位主要是红肿及痛楚;二级则会出现水泡的情况;至于三级则十分严重,可能需要植皮。

处理方法:

家长应保持镇定,即时用摄氏十五度的水冲洗20分钟,并脱掉衣物,缩短皮肤接触热力的时间,有助降低创伤程度。切记不应在伤口处涂上牙膏及鼓油,会容易有细菌感染,亦不应涂抹任何药物,如碘酒、蓝药水等,这些药物会妨碍医生治疗。如情况严重者,及受伤范围较大,进行急救措施后便应立即求医。

3. 误服化学物或药物

儿童家居意外中以药物中毒的死亡率最高,意外的发生多是由于小朋友误以为色彩缤纷的药物是糖而进食,一粒成人的药物对儿童来说,份量亦可能超标导致中毒,若吃了两至三粒药物,有机会致命。

处理方法:

家长首先要弄清孩子误服了什么药物,服药时间大约有多久,误服剂量有多少,并保留他们的呕吐物或排泄物,以便医生进一步急救处理。一旦误服有毒物质,如山埃及火水等,必须第一时间送院,因为部分有毒物质是能解毒或中和的,以免耽误了急救时间。但是,并非全部有毒物质都有“解毒剂”,紧记勿为中毒的儿童“扣喉”,因强迫呕吐可能会导致儿童的食道及喉部被烧伤,甚或误吸入呼吸道而引起肺炎。

4. 鲠骨

小朋友进食有骨食物如鱼、鸡等,不小心或会将食物阻塞在气道内而出现鲠塞,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的征状。

处理方法:

如果小朋友可以咳嗽,即代表他的呼吸道只是轻度受阻,家长应鼓励孩子尝试咳出异物,若仍未能将异物吐出,甚至难以呼吸,引致面部皮肤发紫,须立即求诊。家长切忌让孩子吞白饭、饮醋、大力扣喉,这些做法都只是对鲠骨儿童有害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