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读也斯《喝一口茶》 感受轻盈的力量
枕边放着也斯的《喝一口茶》已经快一年了。每天睡前读上几则,看他文字间的轻盈巧妙,还真如此书书名一般,让我充满了愉悦,以及那种讲不出的温润之感。
他爱撑油纸伞,因为“撑开它就感到这平凡的油纸强韧的生命力”。他爱吃果子, 说“朋友是熟的比生的好,果子却倒过来”,因为“太烂熟的果实,给我恐怖的感觉,仿佛虚度了生命”。他缅怀逝去,但又说“只回顾逝去的风景,很容易就忽略眼前的美丽”,不如“过去的、现在的,让我们一视同仁,注视那巍峨的”。
“注视那巍峨的”,多好的一句,简简单单,却自有金石之声在其中。
想起最初喜欢电影和书的时候,爱死了奋不顾身地往沉重里扎,也不管自己是否真的受得起。像小孩子喜欢偷穿大人的鞋,以为那就是成熟的象征。面对感情亦如此,好像没有经历过歇斯底里,都不是真爱。就当是年少的强愁吧,终有一日发现:
“重”不易,但那些能举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若泪中带笑的轻才最难。
王安忆的小说《天香》里有这样一个情节:精于秀艺的闵氏问大家庭里的女人们,造像中最难的是什么。小绸说是“眼睛”,闵氏答“也对”,希昭才开口说“是裙底里的风”。 很多时,我们与面前这个世界间所缺乏的,就是这样一道“风”。它是我们眼中所能容下的万物流动无常,是我们与他人他物刻意留出的距离,也是我们在饱经创伤后仍懂得欣赏与感激,辨认出的这尘世之美。
就像走过无数个痴痴怨怨的夜晚,某一刻灵光乍现,懂得停下来怜悯自己。那时才明白,一场“轻盈”的爱是多么珍贵。那样的关系便似午夜的凉风,无处不在地涌向你,却不会顺势令你跌倒。那样的关系,早就挣脱了互相控制、折磨的死循环,它只是不动声色地牵引你,是“如水滴入水中”的相遇。
也斯的《喝一口茶》算是新书,因去年才出版,实也是旧物,那是他于 1977 至 1978 年发表在《星岛晚报》上的专栏。每篇短短一百来字,写些对生活、文学、艺术的感想,触之可及。那时一位有心人几乎期期不漏地剪报,将这些吉光片羽置于铁盒中留存了下来。这几年铁盒再开,一块块当年被认真剪下的铅字又重见天光。回过头看,40 年前那股剪报的真挚,不也像场久未散去的暖风,悄悄延绵至今,给人以慰藉。
1977 年,也斯还不到 30 岁,即便后来遭遇疾病的折磨,在我心中,他仍保持着“在这个星球上轻盈漫步”的人生姿态。前路际遇未知,你我尚存此地,过去的、现在的,让我们无论苦涩甜蜜,都一品这人间的滋味。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