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玩紧系列】三十五年摇摇狂迷:万变不离劲力旋风

撰文: 王嘉政
出版:更新:

“乜你仲玩紧呀?”每当听到这句说话,就知有几out。无错,今日的潮流,就是明日的落伍。在衣食住行乜都讲求快速的世代,有一班人却仍旧坚守自己所爱,抛下潮流,不理世俗,潮唔潮从不是他们所关心,他们只想一心一意“让我继续玩下去”。【仲玩紧系列】头炮:摇摇

若然这篇文章的标题是“70后情系摇摇35载 坚持摇出真我”,点击率想必多出不少。

确实,听到有人在四十多年人生中坚持玩了三十五年摇摇,即时反应自然是惊讶兼好奇:不会闷吗?有什么值得坚持玩下去?

但香港摇摇技术会创会人兼名誉会长黄文健(Ken)本人,以及其玩了19年摇摇的好友陈文辉(阿辉)却一语道破:“当摇摇已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就自自然然不会刻意坚持或放弃。”正如食饭搭车,又怎会有放弃不放弃之分?

见香港摇摇技术会网页最后一次更新已是2014年,加上Facebook专页不常更新,外人难免以为这个在1998年创会的同好组织经已凋零。事实上,由日本动画《超速摇摇》及其系列周边产品掀起的摇摇热潮,屈指一算已是2002的事,热潮后玩家人数锐减也是自然不过。“乐观地看,热潮时入会的不乏从来露面的‘三分钟热度’友。反过来证明了之后加入才是真正喜欢这玩意的人。”和弟弟黄振威及另一同道Jimmy Wong于1998年创立技术会,见尽人来人往,Ken却把人数起落看得很淡然。“聚会的确少了很多,因为当年的成员现在也要揾食和成家立室,很难约到固定时间在特定地点举办活动。”

(左起)黄文健,香港摇摇技术会创会人兼名誉会长,35年来从未想过放弃摇摇。陈文辉,19年摇摇年资,毕业后更进入玩具公司从事摇摇相关工作,笑言:“有人工逗又有得玩摇摇,非常值得庆幸啦。”(陈嘉元摄)
2002年日本动画《超速摇摇》风摩全港之时,亦是Ken和一众摇摇高手最频繁露面的时期。动画播完,玩具卖完,但Ken的摇摇魂仍在。(受访者提供)

从未停转‧摇摇魂

齐人不是易事,Ken经营的Yo-Station摇摇专卖店便成为师兄弟们见面的基地,常客之一的陈文辉(阿辉)30出头,有着一张孩子脸,12岁时因为觉得摇摇招式表演有型而对它“一见钟情”,然而“有Feel唔系大晒”,令他和Ken对摇摇如此长情的终极原因,乃是这项技术玩具(Skill Toys)紧贴时代而产生的无穷变化:“老实说,从来没有灰心或想过放弃,因为摇摇界每天也有新鲜事,可以说是每朝醒来也能在Youtube或社交媒体上发现各地高手独创的新招影片。加上当你意识到每年不断有专业比赛进行,很自然就不会萌生放弃念头。”像早前举行了欧洲大赛EYYC 2017(European Yoyo Championship),认真新鲜滚热辣。

从60年代的木制可乐摇摇,到现在用上聚碳酸酯等先进物料制作的专业级摇摇,也在Ken的收藏之列。(陈嘉元摄)

从屋邨到夏威夷再到香港‧摇摇路

在士多辨馆跟可乐摇摇结下不解之缘,其后勇夺可乐摇摇比赛亚军,99年到夏威夷代表香港出战,后来主力当国际赛评判的Ken补充道:“上网研究国际赛片段,每天与时并进了解摇摇界资讯也是玩的一部分。随手拿起放满家中不同角落的摇摇收藏扔两下-那怕只是随便一下劲力旋风,也是玩摇摇。”开店和担任评判以外,Ken更会和阿辉等会员到学校开班授徒,正是把摇摇融入生活的又一例子。

可口可乐摇摇是不少资深玩家爱上这小玩意的开始。(陈嘉元摄)
虽说30多年来没有大伤,但Ken的手指关节也有着明显凹凸-走路也会有死皮,何况是用绳绑了那么多年?(陈嘉元摄)

除了生活,摇摇更和回忆密不可分。虽然摇摇技术会网页久未更新,但创会以来的大小活动相片仍然健在。然而不用相片帮助,回溯起多前和摇摇的初接触,两人仍然历历在目。“1999年正是玩具公司推广摇摇的初期。十二岁在街边文具铺看见外国摇摇好手表演,觉得好厉害,一条绳加一嚿圆形嘢竟然可以如此神奇﹗最记得当年大家之所以如此喜欢到屋邨商场的玩具铺玩摇摇,是因为当年有所谓‘认定’活动,玩具公司会派一张印了摇摇基本10招的卡纸,当你在工作人员面前成功完成一式就可以盖一个印,完成十式就有小礼物。那时候的小朋友会记低‘认定会’工作人员出没时间和路线,有信心就就会去挑战。”阿辉又道:“坦白说,这种面对面交流,同时贴近周边环境的玩法比起智能平板更加有益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