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沾的遗物|论文战后讲到回归 广播道访问四大天王粉丝极痛苦
黄沾(1941-2004),香港著名流行文化人,1950年代起在多个界别活跃,擅长写词、作曲、配乐、做广告、写专栏、拍电影和在舞台演出,期间参与创造了大量性格鲜明、技艺出色,又贴近民心的作品,对香港文化影响极大。
文:吴俊雄 | 来自《保育黄沾》书序
2004年,黄沾离世,留下大批物品。翌年,同事们开始执拾黄沾的书房,并构思研究出版计划。很快,有两种声音在我的身体打仗,一种叫打铁趁热,快快出版,另一种说,这些事情一生人只做一次,不如做到最好,结果打铁的输了。
之后,团队抱着慢工出细活的宗旨行事,加上主事人喜欢拉扯,预备工作搞了15年,黄沾书册才终于出版。在这期间,黄沾由家传户晓的流行大师,变成名副其实的历史人物。事后看,这个拖延利多于弊。
黄沾书房|在2005年由几位文化工作者组成,致力整理黄沾的遗物,研究他的经历、创作和影响。成立至今,曾以展览、电视电台节目、网站、社区导赏团和出版等方式,探讨黄沾跟香港社会互相交叠的足迹。
要认真梳理黄沾,其实并不容易。黄沾出名,又到处留情,他离世时,来自民间的集体留言铺天盖地。说得夸张一点,似乎每一个留意香港流行文化的人都认识黄沾,心中可能都有一个自家的沾叔故事。既然早已认识,也不用再加深究,不如一起怀念鬼才,追忆狮子山下,朗诵沧海一声笑,立此存照。吊诡的是,这种赶紧抓住故人的冲动,跟流行文化的本性同声同气。流行文化周期短,能量大,辐射力强。流行不会等人,想捕捉它,就要紧贴时流,凝住刹那的光辉,有机会的话,再说永恒。
可是,这样记住沾叔,好吗?
黄沾自己说过,他其实是一个不太透明的透明体。他自幼喜欢大笑,性格开门见山,但思想和感情却山外有山,由外表到内心,有一段不短的路。想认真认识黄沾,这段路,要再行。
黄沾,香港著名作曲家、填词人,对粤语流行曲的发展有里程碑式的贡献,其填词的《狮子山下》《上海滩》《沧海一声笑》等名曲,传唱广大华人地区。黄沾2004年身故后,一班学者启动“黄沾书房”计划,花多年时间搜集了黄沾历年的专栏文章、学术论文、手稿、乐谱、传真、信件等珍贵文献,用黄沾留下的材料,探究黄沾行过的路。本书一套五册,展示了黄沾身世与香港轨迹的交错、他对流行音乐的心得和见解、与同代音乐人的交往,是研究黄沾至为重要的专集。
同样道理,香港文化有趣的地方,在它行过的路。
黄沾的博士研究写香港流行音乐,论文的范围由香港战后讲到回归,内文超过十万字。他自己承认,写得最好的,不是今期流行,而是昨日风光。写作期间,他曾经对我说,因研究所需,他要到广播道上访问四大天王的少年粉丝,了解他们的追星心得。他觉得十分痛苦。如果可以,他宁愿到尖沙咀探访菲籍音乐人,跟他们月旦战后初年夜总会内老牌乐手的弹琴绝技。因为这些绝技确实厉害。更因为他知道世事有因有果。没有之前的尖沙咀,就没有之后的广播道。几十年来两者之间有一条路,在这路上出现过无数奔流和暗涌,告诉他流行文化其实山外有山,人和事比想像的要丰富和复杂。做研究的任务,就是面对复杂,抽出线头,顺藤摸瓜,理顺这条经脉。
黄沾不再流行,让我们更加放心让黄沾回归历史,以另一种方式记住沾叔。
我们踏进黄沾书房那一天,香港正掀起文化保育潮。很快大家知道历史地标没有take two,旧人旧物,同样极待抢救。保育黄沾,成了我们往后十多年的日常工作。我们老实将黄沾的物品当作历史文物好好收集、储存、整理和修复。最初,团队大部份属熟读社会学的书虫,对保育文物的操作毫无经验。我们请教专家,由初阶学起,实试各种保育工艺,包括清理书房珍藏古本内伏枥多年的书虫,和将因日久褪色而变成无字天书的𪸩黄传真手稿逐字还原。我们将他的专栏文章和访问记录全部数码化,并实行每周围读,透过他的文字和声音,重访黄沾踏过的那条路。我们将他亲历的夜总会、广播道、利舞台、上海滩、人头马、黄飞鸿和沧海一声笑放在香港战后几十年的曲折轨迹上一并观察。这么一来,黄沾书房的藏品竟然有种“昔日如异邦”的距离感,连黄沾着开裆裤的童年照片,也添了新的生命。
在黄沾书房,我们深深体会到个人的命运,最终离不开时代的因缘际遇和制度张力。黄沾在战乱出生,在社会重建中成长,在潮流革命中成人,然后跟几代师友协力,创造香港黄金年代,冲出本土,面向中华,以港式摩登,再续滔滔两岸潮。黄沾一生,踏着战后香港发展几个重要的阶段,不论所思所想还是流行创作,皆充满时代烙印,见证了香港文化的形成和变迁。
书名|保育黄沾(一套五册)
作者|黄沾
编者|吴俊雄
制作|黄沾书房
出版|三联书店(香港)
这套书册,一分为三,用黄沾留下的材料,探究黄沾行过的路。 第一册由黄沾自述1941至1976年间他的身世跟香港轨迹的交错。第二册展示黄沾眼中1977至2004年间香港流行音乐的原点、细艺和群像。第三册用鲜有曝光的书房资料,进一步钩沉黄沾在香港流行音乐中的足迹,以及他和同代音乐人保育这段历史的方法。 我们的目标,是尽量做到写人有人味,讲流行不忘历史,为香港这本难读的故事书,加添一丁点厚度。说到底,保育黄沾,就是为了拉阔香港。
辑录旧有材料,同代人易有共鸣。我们希望新一代的朋友也能在书中找到阅读的乐趣和思想的切入点,让黄沾这个历史人物,在香港的十字街头面前,以另一种形式恢复流行。
(本文获授权转载,作者写于2020年11月。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吴俊雄|在香港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多年,长期关注流行文化和香港社会发展。曾出版《普普香港:阅读香港普及文化,2000-2010》(合编),及《此时此处许冠杰》等著作。近年为“香港记忆计划”制作了“黄沾书房网站”,和替香港电台主持播音节目“粤语长片重出江湖”。
第一册:《黄沾看黄沾》|放大黄沾早年的身世,在他身上慢镜头重播香港本土文化形成的经过,记下香港平民的集体前传。
第二册:《黄沾与港式流行》|重新严选黄沾有关流行音乐的专栏文字,理顺次序,对焦“制造港式流行音乐”的过程和奥秘。
第三册:《黄沾书房 — 流行音乐物语》|整理黄沾手稿,忠实呈现他的足迹,还原一段本土历史的面貌,为如何在香港做好文化保存,提供线索。
(附录)第四册:《黄沾年轮》|将黄沾的生平,以及同代的社会和流行文化大事,以编年表的方式呈现,折射大历史和小人物在香港曲折的交往。
(附录)第五册:《黄沾音乐创作全纪录》|由黄沾的歌词手稿、电影上映和唱片出版的资料集合而成,同比份展现,是目前有关课题最完整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