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出版20周年 哈利迷:“我依然读得回味!”
每天上班,挤迫的地铁月台让人觉得烦厌,笔者渴望9¾月台突然出现,让人冲入魔法世界,乘坐火车到霍格华兹魔法学院。《哈利波特》的大胆想像,深入民心,令人着迷。今年是《哈利波特》出版二十周年,这本小说陪伴不少读者成长,令人爱不释手。90后的哈利迷Kay仍不时翻看小说,“我读得回味!”
陪伴年轻人成长 沉闷生活中的逃逸Kay入读中学时,她家姐买了几本《哈利波特》英文小说,Kay感到好奇,便拿来阅读,谁知一拿上手,便很难搁下来。“十多年前,我开始读《哈利波特》,开始时觉得这是一本年轻人读物,讲一个小朋友入魔法学校读书,描绘神奇的魔法世界,楼梯会转来转去,画作能说话摆动。后来故事讲更多人性、阴谋,哈利也不再是个单纯小朋友,想向人报复,亦开始追溯自己的过去。”
Kay坚持说她不是超级粉丝,访问期间,她经常提起每集内容,记忆犹新。她说,《哈利波特》一开始讲述哈利的校园生活,例如《神秘的魔法石》讲述奇怪而严厉的石内卜教授;《消失的密室》讲述学校地牢传来怪声,哈利从怪兽手上救出荣恩的妹妹。“由第三、四集开始,佛地魔开始回来了,将原来故事扩展开去,篇幅越来越厚,曲折阴谋故事令人更投入。”后来,哈利波特发现他的过去与佛地魔有关,佛地魔重回魔法世界寻仇,与哈利决一死战。Kay形容中学生活沉闷,不断上堂操练考试,而哈利波特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正好与她相反,于是阅读小说时,有种逃逸的感觉。而《哈利波特》剧情富有悬疑感,节奏连贯紧凑,Kay自然一集一集地追下去。“JK罗琳超有想像力,仔细地建构魔法世界的规矩,剧节合乎情理,好像当她写第一集时,已经在计划第七集的情节。”
如果我要再翻读《哈利波特》,我会觉得很怀旧(nostalgic),这是我成长的回忆。
Kay特别喜欢石内卜教授,Kay形容“他是个有怪癖的反派角色,不时故意刁难哈利”,于是由第一集至第六集,读者都怀疑他是佛地魔的手下。Kay没想过,在最后一集,他竟然是校长邓不利多的反间谍,肩负保护哈利波特的责任,因为他仍然钟爱哈利的母亲莉莉。“邓不利多问他,这么多年后,你是否依然喜欢莉莉,石内卜答了一个字,哈利迷都十分深刻,他说‘Always’。”
故事反映人性 情节呈现荒诞现实“这本书有很多灰色地带,如实地反映人性,十分丰富,你可以看人性的贪婪、勇敢、忠诚。看到最后,我觉得这是本很复杂的书,是本成人书籍。”Kay说。故事后半部分讲述佛地魔重返魔法世界,魔法部由于害怕黑暗力量,命令哈利不要散播谣言,又派出新校长管理霍格华兹,加强控制,而哈利仍秘密练兵,教授学生黑魔法防御术。“魔法部宁愿否定事实——佛地魔将会回来,也不想外界知道事实,他们否定事实是基于恐惧,掩耳盗铃。面对专横政权,有人选择发声,有人选择置诸不理。”《哈利波特》虽然是个虚构故事,但故事情节影射了现实社会。
《哈利波特》亦有提及不同种族、派别的社交圈子,魔法世界正如人类世界一样,有明显的阶级观念,他们大致分为巫师、混血、麻瓜三个血统区别。“麻瓜”(Muggle)指没有魔法能力的一般人,例如妙丽的父母是麻瓜,因此她经常被嘲笑,被指她没有魔法天赋。“麻瓜经常被人歧视,当人们谈及麻瓜,他们会用鄙视、负面的字词,觉得他们愚蠢。”Kay认为故事带出种族歧视的含意,JK罗琳以婉转写法道出社会问题,让观众抽离一点去思考事情。
出版二十周年 继续回味哈利波特
今年三月,在大学任职项目经理的Kay远赴伦敦,到访哈利波特华纳片场,电影版《哈利波特》系列在这个片场拍摄十年,观众能细看火车月台、商店林立的斜角巷、魔杖店等场景。“看完小说、电影,再到访拍摄场地,像是一个总结。书本中所提及的事物重现眼前,我觉得很新奇。原来魔杖是这个样子的,真的有超过五十款,造型十分细致。”Kay说。《哈利波特》陪随Kay渡过中学岁月,2011年她看完《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Ⅱ》电影后,便将大部分书册送给表弟,让他学好英文。Kay只留下第七集《哈利波特:死亡圣物 》,空余时间翻阅书籍,细读石内卜的内心挣扎。“现在工作忙,不再想追看小说系列,有时觉得闷,便会翻开某些章节,听听有声书,原汁原味去感受文字描述。如果我要再翻读《哈利波特》,我会觉得很怀旧(nostalgic),这是我成长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