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多图】罗浮宫来港办展 专访历史部主管:罗浮宫属于全世界

撰文: 邝晓恩
出版:更新:

“什么是罗浮宫?它曾经又是什么?”策展人Pascal Torrès在阐明展览主题前先问了两个问题。谈起罗浮宫,大家通常连系到的是达文西名画《蒙娜丽莎》或由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入口等经典象征,不过罗浮宫首席策展人Pascal Torrès与研究及收藏所历史部主管Neguine Mathieux均说,罗浮宫不仅于此。
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的巴黎罗浮宫,12世纪末由防御城堡演变为14世纪的皇宫,最后转化为现在的博物馆,已有八百年历史。罗浮宫于欧洲及阿拉伯地区设有分馆,亦不时于海外举办展览,自年头于北京设展后,今天(4月26日)亦来到香港,带来“罗浮宫的创想 - 从皇宫到博物馆的八百年展览”。两位策展人来到香港,谈及这座博物馆由昔日到21世纪对世界的意义,同时推介一些你不可错过的展品。
(访问场地提供:香港万丽海景酒店)

展现故事、历史价值和人性 “像属于全世界的书”

是次在香港举办的“罗浮宫的创想 - 从皇宫到博物馆的八百年展览”,从126件展品诉说其八百年历史,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让各位在欣赏艺术之余,亦了解罗浮宫建立的意义,同时探索从帝国时代来到今天的民主社会,公众可以如何善用这个博物馆。历史部主管Neguine Mathieux形容:“罗浮宫就像是一本书,除了有故事也有历史价值,也是人性的一部份,所以我们必须保留它们,为过去留下印证。它就像一条连结过去跟现在的线,对孩子,对后世都十分重要。罗浮宫的藏品不单是法国的遗产,亦是世界的遗产,所以必须好好分享,并跟世界各地建立对话。”

除了皇室的藏品,展览亦展出了不少由私人收藏的珍品,这个作家德尼狄德罗的雕像便是由卡罗咏德范德乐所捐赠。(陈嘉元摄)

部分古董来自亚洲 “像把它们带回了家” 

“美国在上一个世纪是罗浮宫最重要的海外访客,但今天最重要的海外访客是中国人。访客人次都非常高,所以对我们来说,认识这个新的群众是十分重要的。”罗浮宫首席策展人Pascal Torrès说。

让罗浮宫与世界以及新的群众对话,最好的方法便是与各地博物馆合作办展览。继年初于北京的展览后,罗浮宫的亚洲展览第二站来到香港。展览主要分有六个展区,包括“重构罗浮宫──法兰索瓦.密特朗和贝聿铭的伟大工程”、“ 皇家收藏和皇宫(十七世纪)──弗朗索瓦一世和路易十四时期”、“罗浮宫与德尼.狄德罗的启蒙运动(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一世博物馆”、 “统一之梦──拿破仑三世和第三共和国及今日罗浮宫(廿一世纪)”,展出共126件罗浮宫的雕塑、油画和古董等,其中30件展品更是首次于海外展出。

策展人Pascal Torrès则重点提到一张名为《杜伊勒里宫宝座厅地毯中心拿破仑徽号》的地毯:“这地毯在历史上来说是十分有趣的,因为这是象征拿破仑一世皇权的地毯,当年拿破仑一世经历完滑铁卢战役之后便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来地毯落于不同君王手中保存下来,所以在杜伊勒里宫被纵火后才能完好保留至现在。”他又提到绝无仅有的古希腊的塑像《马首》(塑像残件)以及一个肖像浮雕《奥古斯特‧卡佩涅亚》,并指它是其中一件最漂亮和最重要的雕像。
 

《杜伊勒里宫宝座厅地毯中心拿破仑徽号》 的地毯象征着拿破仑一世的皇权。(陈嘉元摄)
绝无仅有的古希腊的塑像《马首》(塑像残件)身上出现裂痕,故这次是首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来港展出。(陈嘉元摄)
《奥古斯特‧卡佩涅亚》的肖像浮雕被形容为其中一件漂亮和重要的雕像。(陈嘉元摄)

“香港公众对展示方式态度开放”

这次展览是今年法国五月的重点节目,并且再次安排于香港文化博物馆展出。去年法国五月的莫奈展在同一博物馆展出,不少人批评场地过于逼仄,以及大量的投影和互动装置与莫奈画作格格不入。然而,今次罗浮宫来港,两位策展人都对香港文化博物馆表示赞赏。Pascal Torrès认为香港市民对展示方式的态度比较开放,又提到香港的展览场地理想,空间充足及设计完善,而是次展出的展品比在北京的展览来得更多:“展览展出了罗浮宫由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的历史,跟在北京的展览大致相同,不过有更多的细节。例如启蒙运动与狄德罗时期那部份在香港便呈现得比较理想。”

除了展览的形式及公众对艺术的态度,Pascal Torrès亦赞赏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他们希望重构很多罗浮宫内不同的经典展览厅。当我望到那些复杂的布置时,我认为用这样的方式去探索在巴黎的罗浮宫很特别,就像是一面镜子一样。”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