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香港骑楼》 从被忽略的风景 捕捉城市的光亮|寻书笔录
说起骑楼,你首先想起什么?广州式的骑楼?还是香港本地充满不同建筑特色的骑楼——例如,建于1859年的旧赤柱警署,被认定为香港现存最古老的具有英式建筑风格的骑楼以及警察建筑物,又或者是,建于1888年左右的和昌大押当舖,屹立于湾仔壮士敦道60-66号多年不倒(虽然现已活化为餐酒馆)。这些都是著名的香港骑楼,其混杂性与丰富性,与这城同出一辙。
文:叶秋弦|原题:捕捉城市的光亮——读《香港骑楼》
城市的规划与变迁,常常与经济活动息息相关。骑楼从外形具体可观的建筑特色,至楼中的回廊、窗缝、阳台,甚至细微如花饰和浮雕,那些看不见的细节一一隐藏于建筑师的手工艺之中。说起骑楼之美,可能一天一夜也说不尽、说不完,骑楼林立的港岛与九龙,装载著层层历史浮光,细心剖开,才有机会触及旧日的经济活动与社会变迁。
骑楼静静立于城市一侧,面对著川流不息的车辆经过,为人常见也不为人所见。那些被忽略的风景、被轻视的价值、被遗忘的本色,只有透过重新探挖、令历史的浮土再现眼前,才能再生。《香港骑楼》(第二版)重塑的就是骑楼的价值,书中所载,太子道西190-212号为香港现存最大的战前相连骑楼群,原本更有十六幢相连一起,只是后来四幢被拆卸重建。这些骑楼当年可谓是富贵人家的居所,并冠以“摩登住宅”之称。另外上海街600-626号的十座三层高骑楼的建筑群,糅合中西建筑风格,楼体以石屎或木材建成,于今也属罕有。书中所述的骑楼不单以文字扼要叙述,幅幅彩图正好印证了骑楼的故事来源,形成互相辉映的阅读体验。
每一次电车经过西营盘海味街的时候,不知道你是否曾留意过一幢四层楼高的街角骑楼,这楼宇十分雅致,侧面配有九个小型露台,空间窄小恐怕只容得下身材瘦小的二人。从《香港骑楼》(第二版)书中才知,这屹立于德辅道西207号的骑楼群,建于1921年左右,阳台与窗户的设计小巧玲珑,别有一番风味。骑楼雕刻式的招牌写著厚生酒行,放眼望去楼底舖面已为一般杂货店,不知道住在楼上的寻常人家,在骑楼生活了多少年?
骑楼之美,如上述所及,说一天一夜也说不完。曾经辉煌一时或已滑入熄灭之际,我们仍能从留存的建筑物本身,去摸索一点一滴的昔日痕迹。
(部份图片由作者提供,题目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INFO
书名:《香港骑楼》(第二版)
作者:林蔓莉、王新源
出版日期:2023年5月
作者简介|叶秋弦,喜爱编书和创作,希望生活是文学。著有散文集《绿皮火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