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说《里斯本夜车》:旅行是一场自我发现的过程|开卷乐

撰文: 开卷乐
出版:更新:

人生好比一列火车,每个人有各自的轨道:大学毕业、赴心仪的企业工作、生儿育女等,顺利到埗,又再出发前往下一目的地,生活周而复始。若问人生意义为何,有人会提到注定徒劳的薛西弗斯,如何以心态拥抱无法抵抗的宿命,继而谈及自由。瑞士作家帕斯卡.梅西耶笔下的哲学小说《里斯本夜车》(Night Train to Lisbon),正是在探讨有限生命里人们该如何自处,坦然地面对自我。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里斯本夜车》—一场寻找自我的旅程

《里斯本夜车》同名电影剧照

帕斯卡.梅西耶是一名哲学教授,专擅探讨自由,《里斯本夜车》可说是他的代表作,曾位列德国畅销书榜达140周,及后更被改编成为同名电影。故事讲述一名年迈的瑞士中学教师、古代语言学家赖蒙德.戈列格里斯,因一场偶遇而对葡萄牙语感兴趣,并接触到葡萄牙作家阿曼度.德.普拉多的著作《文字炼金师》。

书中有一句子震撼戈列格里斯的心,促使他毅然抛下井然有序的生活:“如果我们只依赖内心一小部分生活,剩余的该如何处置?”戈列格里斯个性谨慎可靠,在同一所学校任教逾三十年,生活井然有序,看似牢不可破,但却因为这本书而在一夜间毅然放弃了教职,搭上前往里斯本的夜班火车,尝试追溯普拉多的过去。

《里斯本夜车》书封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冯杰、郑政恒、黄怡、邹芷茵、唐睿主持,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若要形容这一举动,现今世代或标注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于戈列格里斯而言,并不只于此。那是改变的契机,他感到首次掌握自己的命运:“谁要是相信,彻底改变惯常生活的关键时刻必定惊天动地、内心情绪强烈激荡,便是大错特错……事实上,真正牵动人心的生命经历往往平静得不可思议,既非轰然作响、火花四溅,更非火山爆发,经验发生的片刻往往不引人注目。”

读者很快会发现,《里斯本夜车》明线暗线交织,谱出戈列格里斯及普拉多的 人生。普拉多是一名贵族家庭出身的医生,生于葡萄牙右翼独裁统治时期,以笔记下自身的彷徨、挣扎及痛苦。戈列格里斯在里斯本拜访普拉多人生中多个见证人,同时透过其作品《文字炼金师》与他对话,思考对方一生中经历的总总,从而得到启发及反思,认识自己。

葡萄牙里斯本城市风光 (图片作者:Tuul & Bruno Morandi/视觉中国)

研究外国文学的作家、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副教授唐睿说,《里斯本夜车》仿佛在告诉读者,旅行是一个自我发现,以至重生的过程,又认为普拉多的文字充满哲理,发人心省,值得读者慢慢细阅,例如以下一段:“我们留下了一些自己的东西,只留下一个地方,即使我们离开了,我们仍然留在那里。我们身上的某些东西只有回到那里才能重新找到。当我们去一个地方时,我们就是在向自己旅行,尽管我们已经走过了人生的一段时光,无论它有多短暂。但通过向自己旅行,我们必须面对自己的孤独。难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孤独的恐惧吗?这不就是我们放弃所有在生命结束时会后悔的事情的原因吗?”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开卷乐其他文章:介乎野猫与家猫之间 舖猫处境反映城市里人对动物态度

【开卷乐其他文章:《舖猫纪》散文融合小说笔法 记香港老区隐世舖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