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fordable Art】艺术家李香兰流动教室 上堂都可斋坐、瞓觉?

撰文: 谢欣慧
出版:更新:

将货柜车改造成仿如太空探测车的“M+敢探号”自去年开出,载着艺术家游走多个校园及“落区”,化身成“流动创作教室”。
倒见参加者有一半时间都在玩,在休息,说好的“教”呢?难道是“教坏细路”的“教”?今年被委约带领学生体验艺术创作过程的艺术家李香兰便反问:“为什么上课不可以有快乐的感觉呢?教学是否真的不容许有休息的出现?”

“M+敢探号”的外观仿如一辆太空探测车。(M+ 博物馆)

被委约“驻车”的艺术家不是来一来,教一教如此轻松,货柜车的设计、教学形式、教材亦是艺术家一手包办。李香兰不乏教学经验,倒是不太习惯教中学生,“平时的学生都是五、六岁,天真可爱的小朋友。或许因为自己的中学生涯过得不快乐,因此有点抗拒教中学生,觉得中学生踏入青春期,有好多拉力,又不会妥协。”不过因缘际会,近年竟愈来愈多机会接触到这些年纪的学生,“原来他们很可爱,有能力,亦有敢于挑战的勇气,而且好相信关系与未来,有好多盼望、朝气。”

“M+敢探号”的对象主要为中学生,暂时已走入了33间学校。(M+ 博物馆)
整个中学生涯中,没有人教我去认识自己,关心自己。

请同学认识自己

一些不快的回忆,可以成为阴影,亦可成为养分,李香兰选择转化中学不快的回忆为教学的参考书。她感叹道:“大部分人的中学生涯都好累,不停地考试,没一刻停下来,每天都想快点放学。为什么上课不可以有快乐的感觉呢?教学又是否真的不容许有休息的出现?另外,最重要的是我整个中学生涯中,没有人教我去认识自己,关心自己。究竟我有什么优点、缺点,要面对什么?我不是指要为此找出解决方案,但如果你不了解自己,很可能会做出错误决定,行错的路。”

“M+敢探号”的内部设计,李香兰以自身感受和故事为创作素材。豆袋、茶几和植物都令人感觉放松舒适。(M+ 博物馆)
我好怕蛇,但我却做了一条16米的巨蛇围绕著车。为什么?

天下无双的自己

李香兰将货柜车的外壳改装成乡村的墙壁般,内部设计则有如座落在城市的绿洲,并将作品名为《天下无双》,就是想带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讯息。她由自身出发,回顾自己的经历,以自己人生觉得重要的东西放入设计中,例如代表了快乐的狗,因为狗带给她很多欢乐;戴草帽穿水鞋的耕田猫,其实是马屎埔农场的猫仙人,希望带出香港的农村故事;还有令她恐惧的蛇,“我好怕蛇,但我却做了一条16米的巨蛇围绕著车,并可以将它切开一件件,甚至能看到入面的肉。为什么?我住在乡村,发现愈怕蛇却愈会遇见牠,于是思考自己该要如何面对这些恐惧?”

巨蛇虽然恐怖,放置空地上,便成了参加者的座椅,逼使你去亲近牠。(西九文化区M+ 博物馆)

虽然很怕蛇,但回望过去发现蛇带给她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一次差点被蛇咬,我的狗奋身救了我,令我真正了解到牠有多爱自己。又有一次我与警察一起捕蛇,足足等了四小时,在等候过程中,我为警察画肖像,又介绍书给他们看,最后竟成为了朋友。蛇带给我很多意想不到的经历,所以我想跟学生分享,遇上一些事情,唔好惊住先,它可能会带来令你意想不到的经历,不要将当下想得太差。尤其现时有很多学童自杀个案,我很希望艺术可以帮他们一把。”

艺术创作,不限年龄,没有界限。(M+ 博物馆)
学生上到来问是否可以“斋坐”,什么都不做?我答他们,没错,真的可以什么都不用做。

车上又放了很多植物、豆袋及茶几,一来想营造舒适感觉,二来想告诉学生做任何事都不要忘掉休息,而且休息不用偷偷摸摸,“学生上到来问是否可以斋坐,什么都不用做?我答,没错,真的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其实,休息是值得的,不需内疚、自责,这反而可令你有更好的表现。”

饮杯茶,一起放松一下吧!(M+ 博物馆)
同学们以画笔记录别人的故事,美与丑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学会用心聆听。(西九文化区M+ 博物馆)
原来教学可以有玩,甚至是叹的成分出现。

这是一场实验

与其形容“M+ 敢探号”是个教室,不如说是一场关于艺术的实验,亦是艺术家李香兰对自身的一场实验。“原来教学可以有玩,甚至是叹的成分出现。”这是李香兰对M+敢探号的小小总结。最初担心设计出的东西学生不喜欢怎办?怎料结果比她预期中的还要好,学生享受空间,享受游戏,甚至有学生跟她说:“多谢你启发到我很多。”一句简单的已令她开心不已,亦令她了解到视觉艺术学科的“空间”,“暂时回望整个计划,没有遇到一个问题学生,只是他找不到方法。视艺科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它有空间接纳不同特质的人。”

斋坐没问题,睡觉亦是。(M+ 博物馆)

希望学生认识自己的同时,李香兰亦不断发掘自己的故事及获得启发。喜欢访问陌生人然后送他一副肖像的李香兰,与学生走入社区,请他们一起这样做,她从没想到原来自己有能力可以带动到其他人一起,以艺术去关心别人:“这是我第一次要求学生这样做。我觉得好惊讶,几乎所有同学都送得出画,送不出的都是因为未画完,被画者经已走了。收画者都好开心,尤其是一班被忽略的人,例如老人家,因为有人陪他们聊天,关心他们。以往只有我自己一个做,现时可以激发到更多人跟我一起做,关心其他人,我觉得意义变得更大。”她又建议学生不要完了Project便算,而是随身带著画簿、画笔,透过画画关心其他人或认识新朋友。

每一次出M+敢探号都有不同故事,不同体验。(西九文化区M+ 博物馆)

M+敢探号下一站是Affordable Art Fair,对象以公众为主。纵然教学形式相同,但每次场地不同,李香兰都有不同的教学体验,她分享一次难忘经历:“有次到公园遇上倾盆大雨,我们站在亭内避雨,仿如观看著水舞间的表演,当时正苦恼该如何应对时,有另一班人跑过来一起避雨,我们便立刻冲去画他们,令本来狼狈又沉闷的时刻,顿然变得有趣。”

每一次出敢探号都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故事,这些都会成为我创作的素材。

影响未来创作

这场“实验”走了大半,未知能否为教育和社区能带来什么惊天动地的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为李香兰未来的创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这里发掘到自己很多人生的故事,不断反思、整合,自己经历过的一切如何成就现在的我呢?当思考得清清楚楚,剖析多一点,看看有否机会结集成一本关于教学的书或创作。”

车上贴满学生的作品,是展览部分之一。(M+ 博物馆)

 

 

《M+敢探号 流动创作教室》到访社区详情
5月19日至21日:Affordable Art Fair
5月28日:香港文化中心
6月30日:香港文化中心
费用:免费
网址:www.westkowloon.hk/tc/mplusrover
查询:2200 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