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希诗歌艺术分析 古典诗歌重声调抑扬粤语诵读更见其意|开卷乐

撰文: 开卷乐
出版:更新:

上回提及《摘艺西东-希腊中国》一书选载了邝健行90年代在报章撰写的专栏。邝健行现为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荣誉教授,对中国及希腊文化素有研究,著书分享了他在希腊求学时期所见所闻、对中希文化的见解等。今回再浅谈他对中希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分析。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摘艺西东-希腊中国》-中希诗的国度

【延伸阅读:中希文学互鉴 由翻译看古希腊如何成为西方文化艺术摇篮

《摘艺西东-希腊中国》作者: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荣誉教授邝健行。(图片由开卷乐提供)

邝健行直言中国和希腊均是“诗的国度”,两国在长年文化累积中,诗歌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书中〈诗的国度〉便写道:“别的民族不说,希腊人便颇有我们中国人的心态,对自己民族的诗歌辉煌传统深感自豪。”无论是希腊古代的叙事诗、抒情诗,中世纪宗教赞颂或民间风谣,均具有极高艺术价值,而直到现在希腊近代诗风气仍然盛行。他回想在希腊求学时,有印刷厂的负责人告诉他,厂房印刷的诗集比小说散文还多。邝健行又举出希腊诗人谢菲里斯和埃利蒂斯曾先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见希腊近代诗风之盛。

希腊文化中,诗歌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图源:gettyimages)

邝健行指,希腊诗歌讲求长短,而中国诗歌重视声调抑扬,尤其唐宋古诗特别显著。〈现代人写旧诗〉一文中,邝健行指出中国内地写旧诗风气日趋兴盛,唯他们以普通话入诗,普通话只有四声,而且没有入声;而粤语有九声,故以粤语诵读古典诗歌,更感受唐宋古人创作的诗语声调微妙之意,如岑参七古《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首两句:“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角”、“落”两个入声字节奏短促,表现了胡兵忽起,军务急迫的情况,若用现代四声阳平或上声,发声会拉长,“缺少原来入声劲急的特点”,且两字用普通话念不同属一韵,“对句子的节奏似乎不起收束的作用,于是古人所谓‘其节短,其势险’的评论变得没有意义,因为诵读时根本领会不到。”

《摘艺西东-希腊中国》书封。(图片由开卷乐提供)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郑政恒、黄怡、冯杰主持,逢周六晚上9时30分至10时,港台第二台播出。

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诗的朗读固然重要,但内容须言之有物,否则空有格式技巧。邝健行在〈旧瓶旧酒〉忆述自己曾担任古典诗歌比赛的评判,发现不少参赛者虽然符合声调格律,对仗工整,内容却大多复印古人的意念、用字,忘记自己身处现代的时空,“送朋友远赴异国,仍祝布帆无恙;而‘团扇’、‘酒旗’、‘策马’、‘挑灯’等跟今天生活全没关系的词语纷纷奔赴笔下。结果是一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作品跟二三百年前一个乡间土子的作品,气味情调毫无分别。”

诗所承载的情感内容如何缘自生活,引起读者共鸣,一直是创作的重要课题。邝健行对杜甫有深入研究,《摘艺西东-希腊中国》虽源自小小的专栏,但对杜诗仍有深入浅出的分析,让读者获益良多。除了诗的创作外,他对于“赋”、“小说”、“八股文”等等也有独到见解。爱好古典文学者,读来自当趣味盎然。

中国古诗以粤语朗诵,更能感受当中意境。(图源:网络图片)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开卷乐其他文章:中希文学互鉴 由翻译看古希腊如何成为西方文化艺术摇篮

【开卷乐其他文章:《缘路山旮旯》隐世美景 百年客家古村的乡郊保育与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