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发烧友分享珍贵叮叮资料 初代三等座比头等更舒适?|开卷乐

撰文: 开卷乐
出版:更新:

相信对于游客还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电车也是一份亲切的集体回忆。外型古典优雅的电车受到不少人喜欢,《由电线车说起:驶过百年的轨迹》作者谢耀汉便是其中的表表者。谢耀汉是电车发烧友、电车文物收藏家,更成立“电车文化保育学会”,兼担任会长。这本书的源起来自一场展览,当时有人说起香港还未有一座属于“叮叮”的博物馆,谢耀汉便想到,不如就造一个属于“叮叮”的“纸本博物馆”吧!谢耀汉讲到,原来旧时电车厂发生过一场小火灾,大部份有关电车的文献也被烧毁,因此现存的电车历史资料非常珍贵,出书不但能与大众分享电车故事,更能为资料作整理保存。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小岛风光流转 ——《由电线车说起:驶过百年的轨迹》

香港电车(图片由叶秋弦提供)

电线车与缆车

电车见证这座小岛的发展,她的故事总有浓浓的历史感。原来,最早期的电车曾被称为“电线车”,这是从一张现存最早期的电车票发现的,车票的正面写英文,背面是中文写上“香港电线车公司”。能够从一件文物发现这么重要的资讯,也就是历史考查的趣味,因此书名便定为《由电线车说起:驶过百年的轨迹》。在19世纪,有商人首先提出要在初发展的香港建设集体交通工具,后来,华人议员伍廷芳参考了之前的建议书,再度提议建设路面交通工具,那就是最初的电车。伍廷芳于1881年在定例局(即是现在的立法会)建议电车草案,政府在翌年便颁布了初期的电车条例。当时总共有六条线,其中五条是电车线,一条就是现在的山顶缆车。由于当时富裕的洋人多居于山顶,财团看准商机,首先建造了山顶缆车,因此山顶缆车比电车早一点开始运作,二者在历史上,可谓同祖同宗。

《由电线车说起:驶过百年的轨迹》书封(图片由香港电台提供)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郑政恒、黄怡、冯杰主持,逢周六晚上9时30分至10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头等电车

书中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各代电车的设计草图、车票和当年的新闻报道。香港电车在1904年正式启用,当时的电车仍为单层,座位分为头等和三等。初代的单层电车,头尾两边是开放式设计的三等座位,中间的头等是密封的包厢,设有电风扇。这种设计使三等座位比头等座位更清爽舒服,一度让当时的洋人向电车公司投诉,后来便再改动了电车座位的编排。直至1912年,开蓬双层的电车才出现,一直经历演变,由开蓬变成帆布顶、再变成木盖顶,直至1925年才发展出全密封的电车。二战后,由于需要更大规模地制作电车,电车公司遂与太古船坞合作制作车身,成为接近今日电车款式的雏形。

港英时代的电车。(资料图片)

世界另一边的电车发烧友

谢耀汉自幼家住在电车轨附近,四五岁便开始对电车情有独钟,长大后也一直留意电车资讯。十年前,他在一个关于世界各地电车的外国网站,看见一位洋人拿著一个1:16的巨型电车模型,而且手中拿著的更是香港的电车!谢耀汉当时兴奋得立即联络网主询问模型是否有售,当下才得知那是网主亲手制作的私人收藏品,而且模型还装有机械装置,能在轨上前进。二人自此便惺惺相惜,开始大谈电车经。这位朋友就是本书的另一位作者John Prentice,原来他一次在香港发现了英国早已消失的木框电车,觉得非常喜欢,自此便成为了香港电车迷。二人虽然不曾见面,但却透过文字交流合写了两本有关电车的书籍。

电车文化馆的电车模型

《由电线车说起:驶过百年的轨迹》除了挖掘和展示了珍贵又有趣的电车历史,也侧面见证香港的演变,乘载了香港数代人生活的轨迹,继续前行。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延伸阅读:受日本摄影师杉本博司启发 加拿大泰国旅居日常化成散文

【延伸阅读:Gameboy、宠物小精灵 文学奖得主记下九十后成长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