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广场】二十世纪中期经典家具设计展 大师级的胆大心细
能够流芳百世设计师,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并非他们对美学的执行,或是曾设计多少个人人赞口不绝的建筑,反之,他们大多设计在当代均极具争议,为不同人所抨击。
然而,正因他们勇于突破固有思想,为后代的建筑设计产生脚足轻重的影响,他们的精神,才是最令人难忘,最值得学习之处。
苏富比艺廊举行《设计巨匠——二十世纪中期设计家具展售会》,展出四位上世纪中期的“设计巨匠”的作品,让我们从建筑设计中最细微的部分,回到当代,窥探他们的建筑理念如何产生划时代的变化。
拍卖好像很遥远,但能近距离欣赏这些改变当代设计面貌的经典,机会是不可失的。
高楼大厦和一式一样的楼房对我们而言见惯不怪。然而,试想想若一幢高楼在1920年代出现,又是怎样的光景?被称为“功能主义之父”的法藉建筑师柯比意(Le Corbusier,1887-1965),当时便提出高层建筑及量产建筑,这对当时的建筑概念是极大冲击。他否定十九世纪以来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和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歌颂现代工业,更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宣扬以工业式大规模地建造房屋,他说:“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降低造价,减少房屋的组成构件。”这种概念,无疑对现今公共房屋的出现奠下了基石。
“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在1920年代,华美的外观、重视工艺是当时的建筑概念主流,然而当时柯比意则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其实他早在27岁之时,即1914年,便提出了Dom-ino System(骨牌屋)住宅概念,即是将墙与结构的关系分割,只需柱子便足以形成结构,形成了他自由平面设计(Free Plan)的想法,科比意认为透过“墙柱分离”才能产生自由化的建筑。后来,他又提出了“新建筑五点”,包括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及自由立面。
贝里安设计的《“云”墙架》,以橡木及搪瓷钢材雕制而成,墙架分为两部分,两者之间却又有连系,展示出贝里安的模块式设计概念。而普鲁威设计的橱柜,相信现时亦难以找到如此设计,能够想到用铝作为柜子主要素材,并将之实体化,或只有身为金属工匠的普鲁威才能做到。
《设计巨匠——二十世纪中期设计家具展售会》
日期:3月20日至26日
时间:3月20日:下午10时至下午6时
3月21日至24日:早上10时至下午7时
3月25日至26日:早上11时至下午5时
地点:苏富比艺术空间(香港金钟道88号太古广场一座五楼)
查询:2822 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