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画在英国|战后英国后现代艺术家如何理解佛教?|展览
英国海滨小镇圣艾夫斯(St. Ives)三面环海,风景醉人,但谁又能想到这座落在西方的小渔村,会诞生受东方佛教思潮影响的艺术作品呢?3812画廊创办人许剑龙初访圣艾夫斯时,也抱有同样疑问。后来他发现很多文献都有提及圣艾夫斯艺术家受到的佛教薰陶,开始好奇东方思想对20世纪英国现代艺术有的影响,于是举办《放眼东方:圣艾夫斯艺术家与佛教》展览,让大众了解更多关于英国现代艺术与东方文化的独特联系。
吹往圣艾夫斯的东方风潮
圣艾夫斯原是英国西南部康沃尔郡的一条小渔村,自1920年代起成为艺术圣地。战后一些和平主义艺术家推崇全球化,从香港、俄罗斯、日本及英国等地慕名前往圣艾夫斯共同生活和创作。他们在圣艾夫斯接触到佛教和其他东方思想,互相切磋,也互为影响。
许剑龙说:“东方讲求圆融、和平的思想对他们(在圣艾夫斯生活的艺术家)有很大吸引力。”1953 年,二战前居于日本的德国哲学家奥根.赫立格尔(Eugen Herrigel)所著的《箭术与禅心》( Zen in the Art of Archery)出版,其后在欧洲大受欢迎,为原著写序的著名学者铃木大拙则于1955年受到伯纳德.利奇的邀请到圣艾夫斯演讲。不同文化和创作媒介背景的艺术家在这种思潮下各自演绎他们对东方思想的看法,也经常同场展出,让圣艾夫斯成为前卫艺术的实验地,并孕育出具文化哲思的抽象艺术创作。
为英国当代艺术提供一块缺失的拼图
许剑龙希望透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让大家了解佛教思潮如何在圣艾夫斯萌芽,又如何影响后来英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展览得到英国著名策展人菲利普.多德(Philip Dodd)与巴斯霍本博物馆(Holburne Museum, Bath)馆长克里斯.史蒂芬斯(Chris Stephens)的支持,在学术研究部分提供协助,希望可以为英国当代艺术提供全新视野及切入点。
展览集中在 1940 年后的英国现代艺术,但画廊总监希望把1920年代开始相关的历史发展介绍给大众,所以也组成了写书小组,对相关的课题和艺术家进行资料搜集及研究。许剑龙称这个展览称为研究主导的展览,会把研究成果出版成展览场刊,和观众分享。
“英国当代艺术倾向自成一派,从今次展览,我们可以看到它与世界思潮发展的关系。这个展览对于所选的战后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都非常仔细, 可能有助学者和策展人对这段时期的艺术研究。像个拼图,对吗?我们希望展览能够充当整个英国现当代艺术面貌的一块拼图,让大家对全局有更准确的了解。”
佛教哲思的间接呈现
他指圣艾夫斯艺术与佛教的关系,未必是直接的。其中很多图案,例如圆形,虽然是佛教常见的,但艺术家没有说明是直接的挪用,更多是思潮上的影响。这次参展艺术家大都有在各种文献中提到自己受到这股思潮的影响,而各自怎样演绎他们所理解的佛教,则有很大的弹性。许剑龙就分享了两幅他最喜欢的作品,说明佛教思潮在作品上的呈现。
Alan Davie 艾伦.戴维
Transformation of the Serpent No. 3, circa 1970
Oil on canvas (Diptych)
152.4 x 243.8cm
他指戴维将绘画视为一种与信仰类似的仪式:从“清空心灵”开始,在旧报纸上随意重复标记,直到他有了“充足的热身”,放弃有意识控制的绘画行为来达致全神贯注。大多数西方艺术家以实物的最终外观来理解艺术,但对戴维来说,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传达了超越物质”的程度。
他在1958 年写道:“人们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艺术家与其材料或观众与景观的分离性上。事实上,体验必须是一体性的,没有分离或任何形成中或已存在的活动意识。 ” 戴维著迷于禅学,并效仿禅宗大师的“荒谬”指令,在50年代,他甚至在任教的利兹艺术学院指导他的学生“尽可能差劣地”作画。
Bryan Wynter 布莱恩.温特
Firestreak I 火光 I, 1960
Oil on canvas, 142 x 111
许剑龙提及的另一位艺术家布莱恩. 温特(Bryan Wynter)则受到 《箭术与禅心》很深的影响。温特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曾撰写梦境日记, 也曾接受荣格的分析(Jungian analysis),尝试寻找进入精神状态的方法,超越他的意识。温特随后继续实验药物,尤其是麦斯卡林(Mescaline),这个行为乍看使人震惊,但如果从圣艾夫斯的角度出发,他的所作所为实质十分合理 ——他只是在探索佛教和迷幻的灵性之路。
在1950 年代,人们认为心理治疗习惯和药物与寻求佛教启蒙类似,甚至可能交织在一起——美国诗人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和盖瑞.施耐德(Gary Snyder),以及生活于美国的英国作家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以小说《美丽新世界》而著名)一直从事佛教,并同时实验药物。而长期以来,赫胥黎对布莱恩.温特来说都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于1954 年出版的非小说类书籍《众妙之门》(The Doors of Perception)颂扬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各种途径。
若说温特的两幅作品看起来像是“迷幻艺术(Trippy paintings)”,是因为它们是佛教思想和药物相碰撞的画作。而在六十年代时,当时居住在美国西海岸的铃木大拙(D.T. Suzuki)也为“佛教和药物(Buddhism and Drugs)”的专题讨论会做出了贡献。
许剑龙表示:“我们希望透过是次展览彰显抽象艺术中的灵性,并一探佛教玄思如何在圣艾夫斯启蒙了一代战后英国艺术家。”
【展览地图】
【展览详情】
名称:放眼东方:圣艾夫斯艺术家与佛教
日期:2022 年 4 月 21 日至 5 月 31 日
时间: 星期一至五11- 7pm
地点:中环云咸街40-44号云咸商业中心26 楼 3812 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