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水与故乡|浅尝别国家乡浓汤 文化国际滋味的深度|司徒卫镛

撰文: 司徒卫镛
出版:更新:

大概70年代,青葱的我身在北美,本打算继续升学,一位美国好友,力邀我到韩日发展,加盟他的出版社。受不住豊薪厚职,加上自知不是读书材料,终答应移居汉城,当出版社的美术总监。我以为有优越的条件和特权,可享受天上人间的生活,岂料当日的汉城,并非今日的首尔,碰上仍处朴正熙的极权军法统冶,人民生活可以贫苦到不能想像。
文:司徒卫镛 | 原题:等你归家的汤水

我是外来的Expat ,享有很多特权,例如可随意进出一些平民的禁区,午夜宵禁前不用回家,也不用吃混著沙石的糙米,即使这样,为了安全我下班后也不愿外出,宁愿躭在屋邨的别墅听音乐,或在会所看电影和进餐,由于居所属于美军官管核范围,一切起居生活有如在美国,见鬼多过见人,完全没影响生活的质素。

但唯一令我烦恼是几乎所有食物都离不开朝鲜泡菜 Kimchi,即使我食西餐,食意粉饮罗宋汤,都有阵泡菜的味道,老实说,当年的泡菜味是颇恶顶,而我一天到晚到那处都像脱不掉泡菜的气味,这阴影直留到今天,始终对韩菜仍带点成见。当年韩国的资源贫乏,韩牛当年是极品,除达官贵人没多少人能食到。韩人喜食烤肉,但韩牛珍贵当时属奢侈食物,一般百姓根本负担不起。记得当时常被招呼到当地的名店,我常点 Bulgogi 因这是我最早认识的烤肋骨肉,也是我最早识读的韩文。

+5

参鸡汤:韩人喜热天饮

韩国冬天冷起来不是开玩笑,天寒地冻我最喜欢饮参鸡汤(삼계탕),爱其御寒兼没泡菜味。传统参鸡汤用整只童子鸡,腹中酿入糯米、红枣、姜蒜和人参,以长时间炖煮而成。奇怪是韩人却喜热天去饮参鸡汤,尤其在三伏天有饮参鸡汤进补的习俗,认为在炎热的天气下吃,体内不好的东西会随汗水排出,让人参鸡这样滋补的东西垫底,才有益身体健康。现在疫情严重,我常存备多盒参鸡汤,方便又好味,胜过叫外卖。

冬阴公:甘之若饴

至于重口味莫如冬阴公,是著名的泰国酸辣汤,最常见的烹调法是加虾和草菇,再以鱼露调味形成乳状质感,我特喜用大头虾,贪其多汁多膏,这个汤辣多过酸,以前去泰国必饮,是其中泰汤代表作。另一个不错的酸辣汤在贵州,记得某年受客户欵待去贵州遵义的乌江,特要我尝尝当地著名的水煮鱼。以乌江鲜活的野生大口鲢鱼来做火锅,乌江鱼出名是真正的野生鱼,肉质细腻嫩滑甘鲜,味道纯正,加上遵义特产朝天辣椒,一定要用卤水豆腐一起炖,这样才可提鱼鲜。眼见一大锅深红血色的滚汤,未饮已冒汗,像辣得要命,虽然吃到大汗淋漓但却甘之若饴。

马赛鱼汤 (bouillabaisse):被称为世界三大汤头之一,除了种类混杂的鱼外,还必须加入橄榄油、洋葱、番茄、番红花和柳橙皮等。(网上图片)

法国马赛鱼汤:盘子里的大海

西式汤我的首选毫不犹豫是法国马赛鱼汤 Bouillabaisse,我们誉之为海龙王汤。靠海吃海这海鲜浓汤是反复以同一锅子炖煮,使汤汁集结了所有海鲜食材的精华,算是法国料理的国宝级美食。马赛鱼汤是装进“盘子里的大海”,是法国人的骄傲。马赛鱼汤登上许多国际名厨的餐桌。不管是传统版或改良版,都有自家的马赛鱼汤做法。但马赛人有一套《马赛鱼汤宪章》去规范,那种做法才算是正宗。另一欵令我开胃的海鲜汤是三藩市的周打蚬汤,每到旧金山我例必去渔人码头逛,顺道吃出名用自然发酵的酸面包(Sourdough Bread),盛装浓稠的周打蛤蜊浓汤,还有很多名店提供不同的海鲜,都很有风味。

饮汤一般最好热腾腾荡口最够味,如饮老火汤、炖汤到参鸡汤如是,但也有例外,有些汤宜冻饮,如西班牙冻汤 Gazpacho,是西班牙在夏天常见的凉菜,呈液体状也算是汤。此餐汤源于西班牙南部的Andalucía,已流传过千年,以前只有白色,劳工为了不想浪费隔夜面包,便将面包浸湿后,加水、大蒜、橄榄油、白醋、和杏仁等混合做成。最初这冷汤只是低调的料理,直到60年代,开始有人将之变成时尚料理的一部份,供作前菜、伴餐小食、Tapas等才流行开来。到现在,有以番茄为主的红色冻汤,也有以大蒜和杏仁为主的白色冻汤,叫Gazpacho de ajoblanco。

汤也讲求配搭,你到皇后、太平馆食焗猪扒饭,自然想起港式罗宋汤,配日本菜有味噌汤,味噌都有不同味道,赤味噌口味浓合配肉类料理,白味噌口味较醇厚,合配海鲜料理,淡色味噌浓淡适中,反而合适做拉面的汤底。味噌汤一般都较简单方便,有些讲究的汤包都不错,一包里就有齐4种配料味道,有油豆腐、豆腐、昆布和葱,4款各有特色,只需用热水冲泡,就变成味道温和、暖胃的味噌汤。

这处的北方不重视汤水,我们南方人吃饭要有菜有汤才像样子,但北方人大多数吃饱子馒头,配各种五谷杂粮稀饭,不重视汤认为没啥意思,他们吃饺子也不放汤,有别我们的云吞,那碗上汤才是精华,也从上汤中看出面店的斤両。他们看广东人炖这样煲那样,随时要花半天去熬出来,炖出来的汤有时还黑麻麻,他们看到已皱眉。不独广东靓汤如云,江南料理也有个好汤叫“腌笃鲜”,源自徽菜后流传到江南,成为江浙菜,这汤很清简,有腌肉的咸香、鲜肉的柔嫩、腐皮百页结的豆香加上冬笋的清甜。以文火慢炖,汤色越乳白滋味越浓厚,不用加盐或味精等任何调料,汤头已浓郁鲜美,非常可口。

广东人大概是最爱饮汤的一个族群

要谈汤的学问实在太多太深奥,可能写多几本书都讲不完,广东人大概是最爱饮汤的一个族群,不少家庭每晚开饭都几乎例牌有三𩠌一汤,香港人常饮老火汤,五花八门的汤品,不但味美鲜甜,也讲究食疗养生,随季节转变,不同时间要饮不同的汤,光是“炖汤”、“煲汤”或“滚汤”已有很大区别,“煲三炖四”,四季都用汤水去滋补调理养生,制作的时间用的火候,材料的大细多少,先后配搭都可以很讲究,这大学问在我们来说已是艺术,当中蕴藏著无穷的饮食大智慧,一汤之水尽是精华所在,均浓缩在一碗汤里。我属于无汤不欢一族,回想起家母从前那句口头禅:“得闲记得返嚟饮汤”,我常作耳边风,一天到晚在外事忙,聚少离多错过不少老人家的心意,除了那隽永的老火汤,当然还有共聚的时光,留下的,是永远的伤痛!

后记:我承认属于无汤不欢,有段长时间,曾日日老火汤,在外必叫一煲,在家也煲到不亦乐乎,还落足重料,好似煲药经常一煲浓成一大碗。问题终降临,不管肉汤、鱼汤、鸡汤、火锅汤等,汤中必含有大量高嘌呤(Purine),严重影响健康,尤其很多时汤放入内脏肥肉骨头等,更是高危指标,结果要花很长时间去清除这些“垃圾”,享口福之余也要注意身体的。

(本文转载自作者Facebook帖文。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作者简介|司徒卫镛,专业商业设计及形象顾问、资深多媒体创作人;广告片导演及监制,曾应聘在海外各地摄制广告,屡获外国专业奖项;电影美术指导,曾获香港电影最佳美术指导金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