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40|Hedda Morrison记录光影香港时代宿命|历史遗珍摄影
《复苏生息、逆中求存、重振旗鼓》由历史遗珍摄影基金会创始人艾思滔策划,将于12月14日展出至明年(2022年)3月6日。历史照片包括Hedda Morrison、李福志(Lee Fook Chee )和Brian Brake的摄影作品。本文转载“特选照片”Hedda Morrison三张作品,供读者先睹为快。
二战刚结束百废待兴,民生困苦,像相中在街头摆卖的妇人,日子都过得忧心忡忡,前路难以预测。她锐利的眼神难掩戒心,头发随便用发夹盘起,身上只有一件披风抵挡寒风。Senior Service、骆驼及好彩是当时最畅销的香烟品牌。
Hedda Morrison这张作品构图置中对称,展示西环密麻麻的楼宇,衣裳竹紧挨着商舖招牌,挤迫的环境可见一斑。晒晾的衣服俨如万国旗,由此可见华人百姓虽然只有蜗居容身,但却很爱清洁。
德辅道中雪厂街口以东处,行人气定神闲过马路,不用担心来往车辆。电车系统没有遭战火摧毁,1940年代后期重新投入服务,但香港大部份车辆都被日军掠去,根据1946年底的注册记录全港只有1,450部私家车、195部的士和1,152部货车。
复苏生息、逆中求存、重振旗鼓
日期|2021年12月14日至2022年3月6日
场地|亚洲协会香港中心麦礼贤夫人艺术馆(香港赛马会复修军火库)
地址|香港金钟正义道9号
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11时至下午6时;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四:上午11时至晚上8时(逢星期一休馆)
费用全免
官方网站:https://asiasociety.org/hong-kong/exhibitions/recovery-resilience-resurgence-fusushengxinizhongqiucunzhongzhenqigu
本展览的摄影作品活现香港在上世纪中期连续多个年代的面貌,展现历时30多年的蜕变:从1946至1947年间战后复苏生息,到1950年代逆中求存,1960至1970年代则重振旗鼓令举世瞩目。这些香港照片由三位摄影师执镜,同比序排列依次为Hedda Morrison、李福志及Brian Brake,各自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摄影目标。诚如Hedda Morrison早期在中国及后期在东南亚拍摄的作品,她的香港相片尽显对平民百姓的爱戴和尊重。这些贴近生活的照片不少获选刊登于纽约出版的The Family of Man,这册经典影集收录的作品专诚向生活致敬。Brian Brake的信念与Hedda Morrison不谋而合,然而Morrison的作品多为独立相片,而Brake则借着连环影像说故事,透过精心铺排构思,运用精湛的摄影技巧演绎。他的叙事式摄影作品曾获多份当代摄影杂志刊载,包括著名的《生活国际》及《国家地理》杂志。李福志的人生面貌和摄影道路都与Morrison及Brake差别甚大。他不似二人出身富裕家庭,也从没接受正式的摄影训练,全凭坚毅意志与实力闯出新路,为访港游客拍照和售卖照片。三位不同阅历的摄影师,各自以其风格记录了香港近数十年的历炼,让我们可以在是次由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举办的相片展览中细赏。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