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盖鸣晖吴美英|一想到东华就想到粤剧?源于那年合作......
我们随工作人员指示,来到高山剧场后台,通道已有暂放的衣箱。来到化妆间,鸣芝声剧团盖鸣晖与吴美英正为当晚演出准备着。化妆间衣箱旁放着椅子:“你们坐下来,我们不用坐、不用坐。”盖鸣晖声如洪钟,小小化妆间回荡着文武生的气场。她拿着手机扫视一下就放下来,准备接受访问。正印花旦则稍弄头饰,都放下手机。记者为二人拍照,摆了几个甫士。访问是为5月17至18日慈善晚会而备(详见文末海报),谈到东华三院与鸣芝声剧团二十七年以来的合作,谈到粤剧推广与东华保育工作。为保留受访者精彩回应,本文完整记录。
从第一次合作谈起
盖鸣晖:我与东华第一次合作是1990年,电视的欢乐满东华。起初接触东华,又第一次上电视,心情非常紧张,但获得支持与鼓励,十分感恩。1995年开始,吴美英姐都入来合作,正正式式与一家慈善机构在舞台上合作,一直到现在,27年真的很难得。其实我们(合作)的磨合就是:他们信任我们,我们又多谢他们给我们机会做慈善演出。做慈善演出,因为他们(观众)未必是粤剧粉丝,好多时都是慈善派对,为支持东华三院而来,来参与。看完之后觉得好特别好新鲜,与大家一同参与一同演出——主席、其他善长,粉墨登场,就希望为筹多些善款,大家都互相信任——信任好重要,他们给我们自由,任我们去发板。我们的班底,合作了许久,大家的默契好好,驾轻就熟。
吴美英:这么多年,东华每次在我们演出慈善时,都会推出纪念品、照片义卖,希望观众可以看戏,又可以看到纪念品,照片又有我们的签名,希望在筹款方面有更多收获。我们觉得好开心,每年都有这个机会为多些需要帮助的人。
盖鸣晖:第一次合作,是当年的团长接触;团长告诉我们,我很开心,因为东华三院好出名,有机会与大机构(合作),为粤剧带出去(推广)让更多人认识,宗旨是不看粤剧不看大戏的人,都会入场观摩,提高他们对我们的兴趣;对我们有认识,我们就有生存机会。做粤剧的人,每次演出都有支持我们的人来等候,是很窝心的,我相信每个演员都会很开心很安慰,因为我们能够做到成绩,有人认同,如果你做得不好的话,他们不会等你,亦不会继续支持你。
慈善节目取材技巧
盖鸣晖:粤剧是很有趣的,是慢热的;他们喜欢你之后,欣赏你的演出,就会一路追住来睇你的。所以我们做演员的,一定坚持做到最好。(记者:所以东华追住你地廿七年)我们都跟随东华廿七年(笑),其实是互相唇齿相依,是真的,他们信任我们,我们又很乐意做这件事。
吴美英:做了这么多年,他们不单在舞台上给我们演粤剧,每年无间断。
盖鸣晖:起码将我们的粤剧带入屋,电视观众都看到,海外朋友都看到,当一个宣传。(记者:哪个剧目最受欢迎?)香港大部份观众都是女性,她们比较喜欢看爱情故事、伦理故事。她们喜欢听“主题曲”。大家可能会发现,香港大部份剧团都以文场为主,当然也有武场;文场居多的有七成左右吧。因为她们有些怀缅我们的老倌,例如我们的前辈任姐仙姐、炳哥等,因为他们的演绎法,例如今日我们演的这出《双仙拜月亭》,是何非凡前辈戏宝,相信许多观众来看,是回想以前的感觉。当然,我们一定做不到以前的感觉,因为我们已没机会跟前辈见面——我出道时他已不在,我们就用一个程式,就是用新派的演出,保持传统,保持戏曲的旋律,尽量不要有太大的改变。
吴美英:最近观众都喜欢看喜剧,推出时都很喜欢的,尤其现在疫情,大家都好像不开心。
盖鸣晖:尤其是与慈善机构合作,太深奥、历史人物那些,他们(观众)没可能看完历史才来看戏,亦不会拿著剧本来看戏。我们通常都会介绍慈善团体、敬老团体,都会给他们看些轻松的喜剧,容易入脑、容易明白;容易明白的话,就不会觉得闷,因为都要四粒钟,会觉得闷,甚至会腰骨赤(痛)。我们会用轻巧容易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入场,希望他们上瘾、沉迷。
(记者:今次与东华三院保育历史档案和文物,与鸣芝声剧团保育粤剧,有同一理念。请分享今次合作的特殊意义?)
吴美英:时代戏可以做许多(剧目种类多),粤剧则应该要保育保存,传承下去;至于怎样保存,就不单是我们这一辈(去做),还要靠下一辈,甚至现在许多小学生小朋友开始对粤剧有兴趣,他们都想知道中国文化。
盖鸣晖:廿七年合作没有间断,我们都为东华交了不同戏轨不同剧目,有起有落,都有些动作戏,宝莲灯都做过,都是将不同的文武全才的都放在上面。粤剧是完全抽象的;怎样将一个全抽象的身手步法、身体语言、做手、擡步、演出技巧,去告诉观众我们在做什么。就像查理一样,他没有声音,是默剧;我们戏曲是有唱情的有歌词的,就像他们的音乐剧。我们怎样带动、吸引观众,十几二十行观众都感受到我们的声情并茂、喜怒哀乐,靠的是演员和舞台;舞台也是完全抽象的,例如我们开门关门、槛过门槛,我们的幅度是大的,与生活的都会夸张了的,会有个程式:到底是在做民间传奇,是沙场战斗,是歌舞宴会,令观众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好像广播剧只靠声音去(令观众想像)出画面,这就要看演员的功力,怎样将一个情景描述出来,这就是我们舞台要做到的。至于保育,我们就要看看下一代人……同业也好,只要我们坚守岗位,一定可以传承下去的。这是我们的心愿。在有生之年,尽力而为。
盖鸣晖:不经不觉,年余两年,我们度过了两个农历年没有开锣,失礼地说,去年我们只是开了十天的工,是很凄凉的。例如我们做演员,大台柱(做个顶)都说是有积蓄可以使;我们打后的职员,他们人工不高,真的手停口停。没办法,都是大围环境,我们只能互相安慰和鼓励。疫情,我希望尽快过去,但不知道几时过去。世界变了,我们还是要坚持,不可以放弃,做好自己,等机会,不自乱阵脚。好像现在租场做戏,我们是蚀住来做的,蚀都要做,士气很重要,我们一群手足兄弟,希望大家不要太灰心。
见步行步,随机应变。尤其时这种娱乐事业,不是必需品。许多市民朋友失业,一张飞几百元,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四百几蚊可以食两餐。娱乐事业是不是可以继续下去?(在疫情下)第一个倒下来的。我们好多谢观众,真的支持我们。
东华三院(前身为东华医院)成立于1870年,是香港历史悠久和规模庞大的慈善机构,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最多元化的服务。它独特的历史反映香港社会发展历程,也刻划出东华三院在联系世界华人的特殊角色。多年来,本院致力保存、研究和整理机构历史。为回应公众对本地文物保育的殷切需求,东华三院于2010年成立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加强机构对文物保育的承担。办公室致力保存及弘扬东华三院的历史文化,探讨东华三院过去和将来在连系世界华人社会的角色,以及发展辖下的东华三院文物馆及东华三院何超蕸档案及文物中心,成为研究香港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华人史及世界史的重要资源中心。由于东华三院的历史与香港的历史息息相关,办公室更担当本地历史文化保育先锋的角色。
东华三院文物馆原为1911年落成的广华医院大堂,1970年辟为文物馆,保存东华三院的档案及展示机构多年来收集和外界捐赠的文物,并于2010年由政府颁定为法定古迹,是东华三院历史文化的教育基地。因广华医院进行重建工程,东华三院文物馆现正暂停开放。东华三院何超蕸档案及文物中心于2016年成立,目的是妥善修复、整理和保存东华三院的历史档案及文物。中心设备齐全,设有档案库、文物库、修复室、数码工作室和阅览室。档案及历史文化办公室定期举办展览、专题讲座、教育项目、文化活动及出版刊物,致力推广东华三院的文化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