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马会与故宫合作弘扬中华文化 建文化交流基地 “乐林泉”北京揭幕

撰文: 王玥晨
出版:更新:

香港赛马会与故宫博物院去年签署为期五年的《万方传播中华文明及文化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涵盖故宫修缮、两地文化交流、艺术科技人才培训、策展等范畴,旨在于海内外弘扬中华文化。由马会和其慈善信托基金共同成立的公益慈善研究院,将捐助约4亿4千万港元 (3.71亿元人民币),透过教育项目、论坛、专题考古研究、纪录片等在香港、内地和全球层面传扬中华文化。计划最近推出重要展览,联合英美法三国博物馆在北京故宫策划“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以二百多件/套重要文物呈现中国园林经典,再折射不同区域的园林文化,包括乾隆御笔亲题书画、宋徽宗瘦金体真迹,以至莫奈《睡莲》等中外名作。

“立足东方,面向国际”

香港赛马会及其慈善信托基金于2023年9月策略性拨款68 亿港元资助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集“智、善、行”(智慧、善款、行动)于一身,为国家以至全亚洲的公益慈善事业作出贡献。研究院立足东方,面向国际,致力与各基金会、公益慈善持份者和其他机构合作,在本地、区域和全球层面推广公益慈善的领先思维,为业界构建交流平台,共襄善举,普惠社群。

由公益慈善研究院独家捐助、故宫博物院主办及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乐林泉”),刚在北京故宫午门正殿及东西雁翅楼展厅开幕,作为五年合作计划的首个大型展览,“乐林泉”尝试结合艺术与科技,以创新形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席、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信托人黄嘉纯表示,“乐林泉”是马会与故宫博物院五年合作计划的重要项目,“适逢马会140周年及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庆典,令今次展览更显意义非凡,展览结合数字化互动技术,生动呈现中国园林雅事的魅力。”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博士在展览开幕式时表示,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以来,故宫博物院透过系统化、多维度的创新实践,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对话交流合作的创新模式,“希望本次展览在促进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乐林泉”三字来自乾隆在《皋涂精舍图轴》上御笔亲题的诗塘,展现古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展览设六大单元:雅集、鉴藏、游山、静修、观花,以及畅音,并通过以上的园事及蕴藏其中的文学、书画、戏剧及历史元素,探讨人类在不同地理区域和不同历史时期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在北京故宫午门正殿及东西雁翅楼展厅举行。

展览共展出超过二百多件/套文物,汇聚中外各国的珍贵文物和文化瑰宝。除故宫及中国多所博物馆,还有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以至法国凡尔赛宫借出的馆藏,参观者可欣赏到中国字画、西方油画、雕塑、日本浮世绘、波斯细密画等艺术佳作,包括宋徽宗赵佶自创的瘦金体真迹、南宋书画名家赵伯骕开创新派水墨风格的《万松金阙图》,还有莫奈的《睡莲》和葛饰北斋的《桔梗与蜻蜓》等。

展览从北宋文人私人园林、明代禅院、乾隆花园,走到庞贝别墅花园、中世纪修道院园林、法国凡尔赛宫园景等,以不同地域及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对照中外造园哲学异趣。

《祥龙石图》卷被为宋徽宗赵佶真迹,除有其标志的瘦金体题诗,亦被公认为他首次在艺术创作上实现诗书画印的完整统一,是十分重要的作品。
展览获多间海外博物馆协助,展出多幅西方名画对照中国的园林文化,包括莫奈名作《睡莲》。
现场可看到多幅宋朝时期的画作,包括相中马麟的《层叠冰绡图》,只选取梅花部分花枝而不是整株植物,足见当时文人情怀。

计划于2026年登陆香港艺术馆

“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将作为巡回展在故宫博物院展出至6月29日,并计划从7月起先后移师苏州博物馆和宁波博物院举办,然后于2026年来到香港艺术馆举行最终站展览,相信会是本港年度最重磅艺术展,详情可留意有关公布。市民稍后亦可于故宫博物院网页上观赏到部份数位展览内容 (网页地址),让世界各地人士均能足不出户欣赏这些园林珍品。机会难逢,万勿错过!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