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图书馆节】专访洪强:跨领域式阅读正在来临
“未来文学,是以跨领域的方式去阅读。”问洪强心目中的图书馆节应是怎样,他如是回答。洪强口中的未来没有离开过去,他以新媒体创作,却忘不了汉字的历史如何滋养他的创作——小时母亲教他认字奠定他观世做事的方式。“一个字可以拆开不同部首又再组合,对小朋友启发很大。我做新媒体,但我喜欢阅读。喜欢阅读的人永远在与历史对话,历史又会因为你的阅读而与时并进。”
因为阅读与时并进,洪强为“更新视野”及第二届香港图书馆节策划的互动阅读节目《See字进入》,与不同时代的香港对话,又翻出新意思——结集一众艺术家及创作人,从多位60至90年代著名香港作家的作品中撷取灵感,推出一系列包含互动、录像、声音、动画、灯光、表演元素等的多媒体艺术作品,亦即他口中的跨领域阅读方式。创作内容将分阶段率先于社交平台与主题网站释出,为明年的实体展览响起前奏。
阅读时代与城:在密集的空间里打开更多可能
这次《See字进入》中,艺术家对话的作家包括刘以鬯、也斯、西西等,他们笔下的城市空间也被重新演绎了。洪强细细说来:“西西著重描述生活空间,写唐楼、写搬屋、写人与人之间非常靠近的距离,写实又超乎现实,《我城》里边的描述就充满想像。刘以鬯的生活空间狭窄,日常来往于报馆与旧建筑物间,城市密集、工作密集、文字密集,但他不妥协在密集里,一再在思想里驰骋——他在密集的报纸排版里,找到反转文字的玩法去回应密密麻麻的空间。”洪强说起刘以鬯的《副刊编辑的白日梦》,开首一节就包含倒置的文字,“东半球的人这样站”“站样这人的球半西”,后句文字对倒,与上句如镜对照,这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走得很前了。
“但这种前卫也有历史面向,早于六朝时代的墓碑就有反体字,体现生者与逝者世界之颠倒,刘以鬯则是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对照——文学开启了 parallel reality 平行真实。”洪强又说早些年香港作家在密集的生活里寻找另一重真实,而其后出现的作家,则在面对一切会突然消失的不确定状况。
回应这些作品,《See字进入》的艺术主题源自字体的结构与对照,由“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读”及“行”字出发,以象形文字“行”,创作上下左右四组视觉空间,内里有与不同文本对照的多媒体作品,房间外设有小洞让观众窥看作品。
文字与媒体:因书而聚,呈现的未必是书
一场展览把见字的阔度由望字生义延伸至城市影像与身体形态,洪强将香港作家启发他的种种,与参与《See字进入》的艺术家互相探索。“近年香港有大大小小的文艺节,最重要是怎样跨越领域。这一次我们尝试甚多,我跟漫画家江记提起刘以鬯用重复的句子讲疏离与离开,他因此画重复的手去讲拥抱与亲近,看似与文本原意相反,但当中的重复、反复、层层深入都是一致的。”
最初的文字触动,对洪强而言有母亲教他认字的记忆,还有母亲教他书法,让他明白形义相随的幽妙。形体表演亦是这次节目的重要部分,洪强与 orleanlaiproject 制作团队、三组当代舞蹈家和音乐人,以及 yucolab 合作,根据四组影像艺术的主题构思表演内容,由舞蹈家杨浩、徐奕婕及陈伟洛负责编舞及演出,以回应不同作家的文学式观察,比如刘以鬯正反结构对倒的文字、西西在《我城》中面对空间流逝展现的各种情怀。
“我与徐奕婕交谈以身体呈现笔划之势,谈到晋朝书法家卫夫人以高山坠石形容笔划跌势,她化为舞蹈表现文字跌宕。台湾有蒋勋谈书法之美,有林怀民的舞团探索身体与文字,我们也想在文字、身体与影像间来回往复,多加探索。”他们更想拉观众一起玩:主题网站里的“舞字游玩”邀请读者透过组合文字与舞步,尝试创作。
线上线下:虚实之间,推广阅读
除了《See字进入》主题网站,今届香港图书馆节更推出“见字请阅读”IG 滤镜与脸书聊天室推广阅读。前者观众可以也斯、西西、刘以鬯、舒巷城等作家的名句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心情,将日常生活与文字世界重叠一起。而聊天室小测验,更可测试哪位香港作家的文字最触动你。
游戏虽小,但一如洪强小时母亲教他习字种下阅读的种子,今次图书馆节重重阅读体验间亦开启众多可能,扩阔图书与阅读的定义,以不同形式引导观众去投入,去理解原来可以这样阅读,每个观众也将会得到自己与别不同的答案。
香港图书馆节好睇好玩节目:
▷去《See字进入》里试下自己组合诗:https://bit.ly/34jveKR
▷到IG filter读名句玩滤镜:https://bit.ly/2HtU0iG
▷到FB 聊天室看看哪位作家与你最投缘:https://bit.ly/34P6fza
▷更多香港图书馆节活动:https://www.hklibfest.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