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约吉场后】彭秀慧 X 梁天尺 论疫情下舞台表演生态
疫情下,许多产业受到严重冲击,艺文产业亦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影响,表演剧场面临演出取消、延期或退票等状况,剧场工作者除了失去收入外,业界也开始反思舞台工作今后应何去何从。早前,由西九文化区自由空间与“非常林奕华”联合制作的《一个邀请:人约吉场后》剧场录像系列,便请来30位香港演员独自走入尚未重开的剧场,站在舞台上面对空无一人的观众席摄录演出。面对空无一人的剧场,众演员反思了自身与舞台关系,并重新探索香港剧场表演舞台今后何去何从。
采访:赖家俊
照片:西九文化区管理局
剧场内,空间、演员和观众是三角缺一不可元素。《人约吉场后》让30位演员不经彩排,在观众缺席下独自走上舞台,即场演出诉说内心的想法,每位演员的成长经历,让30个表演都以不同面貌展现,有静谧无语、有悲喜交集、有殷切期盼。反朴归真,让大家回看表演是怎么?
演员:我好挂住观众
“我好挂住观众!”参演者之一梁天尺总结刻下的感受。
梁天尺的演出其中一幕是他独个儿在台上大力拍掌,让掌声在空荡的空间回响。他表示,以前很少切实感受剧场的宁静,观众是在不同时刻报以掌声回馈演出者,而掌声也是让演员跳出表演的指示。这次他自己一人拍掌独鸣,与一众观众此起彼落掌声相比,显得零单而寥落,孤单的掌声洗刷台下每一个空荡的观众席,让自己凭此感受当下空间。
他回忆早前参演了一个与疫情主题有关的网上表演,他透过网上直播形式,独脚戏向二百名“观众”演出,过程让他感到十分孤独。“因技术问题,大部份观众都没有开启视讯画面,我无法从声画知道观众的反应,无法知道他们是否专心,网上演出没有了与观众间的桥梁。表演期间我要向观众传递眼神,观众在屏幕看到我望他们,但其实我只是望著一台屏幕,没有真正触及他们。”
反思现有制度收入模式
对舞台演员来说,每次演出都是与观众的“约会”。表演者之一彭秀慧表示,十年来自己以多套独脚戏与观众建立了关系,每一次观众都期待她做怎么,亦让她可以随心自在创作。舞台上有灯光、音响、导演等等,但最重要的还是在这空间内观众与演员的关系,剧场演出唯独没有了这层关系便不能成立。
这几个月来,不少舞台从业员为生继而要另谋他就,这段期间或者是为了下一次再踏上舞台的历练。彭秀慧对同业窘境身同感受,但勉励大家这段时间不应沮丧,更要发挥演员本应自豪的灵活性。“我一毕业便从事舞台创作,经常觉得自己人生经验不够,亦只能看戏想像世界。切实的体验可以让自己开眼界,大家可以在这离开岗位做其他工作时间,从中找出得著,再丰富自己演出。”她表示待疫情过后剧场重开,已走出去的同业若惦念剧场,可以重回舞台,又或已经在另一范畴找到新天地,走新的发展。
而梁天尺则表示,疫情下所有演出暂停,正好反思过往制度如何限制大家创作上的弹性。“过往大家很依赖政府资助演出,或者由这资源下的教学班收入,某种惯性让大家依赖恒常资源。”疫情下大家不断尝试不同方式的表演形式,为何有疫症才会让大家想起剧场以外的表演空间?“这次疫情影响很大,但往好的方向看这是一个刺激,让大家去回应。若想继续让表演和社会有连系,不能不想方法应对。”
各位可以到官方YouTube频道,重温30位演员于《人约吉场后》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