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创意】山寨之都深圳 由盲目抄袭到创意崛起

撰文: 麦婉婷
出版:更新:

近年,跟香港只有一河之隔的深圳,由山寨之都,跃升为备受世界注目的创意龙头城市。主因是深圳市内庞大的制造工业基础,惊人的生产速度,加上政策支持,统统缔造出创业的良好土壤。与此同时,山寨的价值,也被重新讨论─山寨是纯粹盲目抄袭,还是另一种创新的模式?或是一种透过快速地学习、吸收、转化,再生产的系统?另一边厢,代表着培育创意新天地的工厂空间和深圳城市规划,在推动艺术、文化和创新发展上,亦带来不少新气象和设计意义。对于香港正在鼓吹创新经济的潮流,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摄影:余俊亮

大部分人们对“抄袭”(Copy)一词,仍抱有戒心、甚至负面想像。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设计与建筑首席策展人陈伯康(Aric Chen),却视“山寨”、“抄袭”为多面向产物,拥有不同的社会、文化意义,更将讨论列入“M+思考”系列。在今年4月于米兰家具展期间,与国际设计师、策展人和思想家一起,进行了一场名为“复制无疆界—以模仿为创新”讨论,思考“复制”作为实践手法和创造性的行为。

快将于11月尾开幕的M+首个设计展览“形流意动:M+ 设计藏品”,展览包括后二战时期至今的藏品,从亚洲的多样性出发,重组 20至21世纪的设计历史,探讨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馆藏展品包括了策展人于深圳搜罗的山寨手机和其演进发展,因复制而另辟蹊径的意味不言而喻。

山寨既象征生产,又代表当代普及产品,蕴含创新点子来临、时代更生的意味。不同城市和不同年代成长的人会有不一样的联想。有人想起香港山寨厂或者那种战后的工业生产模式,亦有人想起深圳华强北的山寨手机。随之,还有中国制仿冒品,假袋、假波鞋、假MP3、山寨玩具等等。

抄袭岂止在中国

懂得模仿大量生产的国家,岂止是中国?

Aric补充:“山寨没有时限,仍普世。在工业生产的层面上,你会看到英国批评美国抄袭,法国投诉德国仿冒,甚至20世纪全球都在指摘日本;二次大战后,日本的仿美车几乎是全世界公认的事。他们买入美国汽车,拆件、研究汽车的工程学和零件,再经过自家改良,继而生产击倒性的取代品。假货、侵权商品、仿冒品……是全球现象,特别是在已发展的国家。当越洋过海的货物被重新解构、理解和演绎,加工、改造甚至改变,那无疑是创作的过程。你看,现在人们已经视日本为富创意和创新的国家。”

透过钻研过去,了解物件设计概念和不断改良,确实会在过程衍生进化版的复制品。细小的改善看来微不足道,持续研究却终会引发新东西,继而带来创新。自工业革命和人类历史运作历程,“山寨”无休止地跨国改变产物的面貌和形态。好坏之分除了在于它的制造者或消费者的集体意识,仍视乎山寨本身的差异。“仿效,是发展的其中一个阶段。”

仿效速生效应

环观全球市场,中国制造,太多;中国设计,难寻。被确切地撕下仿冒或山寨标签的中国产品或品牌,却少之又少。比方说,外国有脸书(Facebook),中国有开心网,后来还有更多山寨社交媒体应用程式或网站,人人网、腾讯朋友,看来像是一场内讧。那亦不是个别例子。Google、百度、搜搜、搜狗、人民,还有Baigoohoo,哪一个才是内地人惯用的搜索引擎?广州《南方都市报》做了一期以“鄙视链”为题的专题,回应复制品太多的现象。是媒体纯粹制造热话?看来不是。报道虽带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实在又反应了内地人、甚至全球人们对山寨的取向,说穿了山寨已以不同的形态渗透生活各个层面。

现在的山寨不一定是外观不美的产品,美丑定义在于社会和文化生产的群众……有些山寨产品,有如美术品般充满概念性。
M+视觉文化博物馆设计与建筑 首席策展人 陈伯康

你想看更多精采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