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日记终止在被拘捕当天 十五岁犹太少女证战争残酷
编按﹕身处于黑暗时代,犹太少女安妮.法兰克(Anne Frank,1929 - 1945)面对纳粹德军极权下的蹂躏,写下《安妮日记》(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展现坚强的灵魂和人性尊严的光辉,令全世界的人反思战争的残酷,亦鼓舞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等人继续为信念而奋斗,不要被黑暗吞噬,总要记得希望的曙光。
【文章原刊于01撑场,欢迎下载香港01 app,与更多作者一同讨论喜爱话题。】
任何时候,当你感到孤单或悲伤,不妨试着在美丽的日子到顶楼看看外面。别看着房屋屋顶,看着天空;只要能无谓地凝望着天空,你就能明白你的内心是纯洁的,你会再度找到快乐。
烽火折翼的双子天使,名列《时代》(TIME)杂志世纪百大影响力人物,安妮被视为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里,纳粹党徒残害犹太族群历史中,最强而有力的血泪见证者,更以一本日记,成为近代文明史中最关键的战争记忆作品。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她,信仰犹太教改革派的父亲Otto,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公务人员,还因表现优良而获得官方授勋。
1933年间,随着民主选举制度所引发的非理性盲点,让以口号煽动群众的纳粹党,在法兰克福市议会改选中胜出,全德国反犹太主义的浪潮也于本土各州逐渐兴起,迫害、攻击与歧视犹太人的行为更是层出不穷,原本安分守己的社会变得异常仇视与乖诞,所以身为犹太人的Otto,决定跟其他三十万名犹太裔同胞一样,默默搬出德国,举家迁居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希望能够远离无谓的纷争。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稍后1940年5月德国坦克部队的闪电入侵,荷兰沦陷,安妮一家的命运亦跌落入了看不见光明的幽谷……
隔年,1941年,大权在握的纳粹政府,进一步通过新制定的全排犹法律,安妮一家,也在德国驻荷兰总督Arthur Seyß-Inquart的规范中,莫名其妙地在政治正确的操弄下依法被剥夺了德国国籍!
1942年的6月12日,Otto为了庆祝安妮13岁的生日,于是买了一本有红白格子作为封面的笔记本送给安妮;而她也开始记录了生活上的点点滴滴,以及面对死亡威胁下,所有可以寄托的信念与希望。
当然,还有着安妮对于人性的看法﹕
No one has ever become poor by giving.
In the long run, the sharpest weapon of all is a kind and gentle spirit.
同年7月份,纳粹党又颁布了一份极为严苛的劳动营法令,要求安妮的姐姐需依犹太移民局中央办公室之规定,到达指定的劳动营报到。她的父母亲不愿让自己的小孩子成为雅利安(编按﹕纳粹德国称德国人里的雅利安人或北欧人种为“优等民族”或“雅利安人”)屠夫们的祭品,于是违抗法令,展开窝藏计划,更透过私下安排,一家人躲在精心布置下,安妮口中所谓的“后宅”。
Sometimes I believe that God wants to try me, both now and later on; I must become good through my own efforts, without examples and without good advice.(“有时我在想,或许是上帝在考验我,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一定要让自己变得愈来愈优秀。就算没有榜样也没有人给我建议,可最终我还是会变得更坚强。”)
1944年8月4日,正当安妮才刚结束了有关8月1日的生活记事之余,犹如来自炼狱的荷兰保安警察,获得了线报(一说是偶然发现),知悉了安妮一家人所躲藏的住所!鹰犬的利爪,残酷且无情,可怜的安妮即刻遭到拘捕,并在经过漫长的转送过程之后,被带往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Bergen-Belsen,今德国境内)。
到了1945年的2月底或3月初,没有食物可以吃,生病了也没有药物得以医治的安妮,在受到了集中营狱方百般折磨而身患重病后不久,终于,因集体性的斑疹伤寒恶化,一声不响,或许带着遗憾地,黯然道别了这个丑陋的人间,烟消云散,变成了一位小天使……
15岁,是的,只有15岁。
1945年的4月15日,二战也已接近落幕之际,挺进欧陆的英军第十一装甲师,成功击溃了德军防线,顺利解放了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许多犹太人重获新生,接受了妥善的照顾,但也让盟军亲眼目睹了约1万3000具尚未处理的尸体。
Anne,遗憾地,等不到这一天。
据说英军最高领导人Derek Mills-Roberts在一踏入集中营,环视现场种种不人道的惨状后,火冒三丈到说不出话来的他,一股怒火如同雷鸣闪电般,整个爆发,除了把前来投降的德国将领,空军元帅Erhard Milch打趴在地上外,还夺走元帅权杖,把对方打到头部重伤……
一棍一棒,满腔累积的怨念,抒发着无以复加的人性怒吼,看到这一幕了吗?孤单可怜的安妮,英国大叔帮妳出气了!
战争结束,欧洲重光,数以千万的无辜生命作为独夫的陪葬品,此刻,安妮日记被整理出来,经由战争时唯一幸存下来的父亲,Otto把这些手稿转交给了历史学者罗曼博士(Dr. Jan Romein),而罗曼博士在阅读之后,激动不已,决定以简单的文字,将心得投稿在报刊上:
这本于战争时期所未完成的日记,以结结巴巴的方式,道出了小孩子的心声,体现了法西斯主义的可怕与犹太人的悲痛,而且相比日后纽伦堡大审时所找到的证据,更能将纳粹的可怕具体表现出来……安妮透过自己的笔,虽然只有两年多的日记记录,但却是以一个小孩子的角度来告诉所有的世人,何谓战争的可怖与无情,以及在脆弱生命当下,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
几家出版商,看见报刊上博士撰写的文章后,更注意到了这本日记的存在,决定将其付印。
结果,甫正式发行没多久,《安妮日记》随即成为了当年市场上最为畅销的热卖书种,更转译为德文、意大利文、日文、俄文、西班牙文与中文等版本,甚至改编为剧本之后,于1955年时获得了“普立兹奖”的桂冠!
这本日记,今日更是得到了许多重量级历史人物的认可与推荐﹕
在历史上众多于重大痛苦和损失之时为人性尊严发言的人们当中,没有谁的声音会比安妮.法兰克的更为铿锵有力了!
我被关在监狱里头,在那里阅读了《安妮日记》,并从中得到了继续奋斗的启示!
安妮.法兰克留给后人的精神至今仍在,并且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写在最后,此刻,安妮90岁的诞辰纪念,“致敬”──我们唯一能表达的字汇。
是的,“致敬”。
15岁,还来不及长大的青春,安妮,她用最简单的文字,替我们这些忘记15岁、或是背弃青春的大人,狠狠地,上了一课。
作者简介:Camillus History and People
作者Facebook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camillushistoryandpeople/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自由无价,6月12日知名寿星、90岁冥诞纪念:‘安妮的日记’原作者 安妮.法兰克”】
(以上文章内容均属用户提供,香港01不为任何用户内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