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再起风云】中国最早的钞票 超方便但因变法失败严重贬值

撰文: 煲剧学历史
出版:更新:

《包青天再起风云》上星期开始提及到有官员仿制“交子”敛财,笔者听到这古怪名词,当然也“黑人问号”——什么是“交子”?

【文章原刊于01撑场,欢迎下载香港01 app,与更多作者一同讨论喜爱话题。】

星期三的《有史启奏》已经介绍过,“交子”乃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钞票,正正在包大人的北宋时期出现。然而,其实交子的出现是有其历史背景,而且亦非如电视剧般流通至全国,甚至各地各阶层市民皆会使用。

交子最早流通于蜀地(今四川)。但其实交子起源背景可追溯至五代至唐代的长安柜坊的票据,其运作方式就是以现钱存入柜坊后换取票据,然后以票据交易,就省却往往要以大量铜钱出入的不便。后来到宋初,基于朝廷国库需要,以及军事原因,朝廷只允许刚收复的边疆地区四川用铁钱,金银铜这些价值较高的金属要运出四川一带,防止地区豪强再次壮大独立。

交子。(维基百科交子条目图片)

南宋李焘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也曾记载真宗景德年间交子的记载:“自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可见,因为军事原因,朝廷不允许四川百姓以铜铸钱后,而事实上铁钱的铸造亦不便,于是民间就开始有交子出现。

交子的交易模式先由商人发起,他们先联合起成立的交子铺,客户就将铸币存入交子铺,店铺就会提供凭证,亦即“交子”。由于交子愈发普遍,交子的信用制度也开始发展成熟,四川一带的人渐渐索性直接用交子当现钱使用。笔者特别想指出,由于四川接壤吐蕃及云南大理国,并连接茶马古道,因此商贸活动已经十分发达。故此笔者相信在政治原因外,商业及地理位置也是促成交子发展蓬勃的重要因素。

北宋时期,繁荣城市的面貌。(《清明上河图》网络图片)

记得笔者以前也讲过清朝山西票号“汇通天下”的例子,其实不论什么时空,商人都尽量想加速现钱的流动,因为这样才有效加快商业活动,自然可以赚得更多。与清朝的票号相似,这种便利商业的模式同样引起官府的注意。而宋廷比清政府更积极参与其中。

宋仁宗时期,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益州即成都),派京官到四川一带主持官方的交子发行,就是所谓的“官交子”。“官交子”上回盖有州印,面额初时一贯至十贯(不要问我一贯即是多少,笔者数学差,怎么也理解不到),更明定了“官交子”可流通的范围,后来到宋神宗时期,面额改成一贯和五百文两种。不过正如笔者一开首所讲,交子并非流通全国,因为它的流通范围只局限于四川、陕西以及山西一带。

大家或许都听过宋神宗的“王安石变法”,当中以改革经济为重,什么“制置三司条例司”、“均输法”等,而交子其实也是改革的对象。可是,变法中的财税新政失效,最后令交子严重贬值。

作者简介:煲剧学历史

作者Facebook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HistoryinDRAMA/

作者Instagram:@historyindrama

作者个人网站:https://historyindrama.wixsite.com/home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北宋交子】”​】

(以上文章内容均属用户提供,香港01不为任何用户内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