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铅笔展2】二次大战数到千禧年 睇尽中日欧洲特色铅笔设计
早前预告了,由7月10日至8月4日,“银の文房具”将会举行一场怀旧铅笔展览,展出超过4,000枝横跨不同年代,来自日本、中国、欧洲的怀旧铅笔。在展览开幕之前,策展人钟燕齐为我们介绍了部分独特的藏品,让大家先睹为快之余,也为有意到访的人补一回文具历史课。
摄影:陈嘉元
对比日本、中国、欧洲铅笔,各有什么特色?
欧洲铅笔
先要说,铅笔历史正是起源于欧洲。欧洲人于16世纪发明了石墨,随后因为德国工业革命,推进了木材的应用,第一枝铅笔首先在德国面世,自此德国铅笔也一直占著领先地位。
欧洲的铅笔以高质量见称,以欧洲木材制作笔身,因此使用起来会较硬身、不易断,亦不断受潮。据知早期的日本铅笔也是主要以进口的欧洲木材制作,所以质量亦不相上下。
欧洲的铅笔强调其卓越功能性,自信无需依靠花巧包装作招徕,所以设计倾向沉实,包装亦简约。一直以来欧洲铅笔都集中在功能的研发上,例如将石墨细分出不同深浅、讲究木材的应用等,因而深受专业用家追捧。
在香港盛行的欧洲牌子包括Faber Castell、Staedtler、Venus(早年被收购),尤其是从事设计的人的“御用笔”。
日本铅笔
相比欧洲品牌,日本虽然起步较迟,却也动辄超诏百年历史,多年来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分类系统,单是铅笔,在二战前已仔细划分出学童、成人,以及工业设计所用的铅笔设计。
日本铅笔特别以设计精美见称,在工业革命之后更加明显。战前日本主要跟随欧洲大方向,无论在包装及功能上都较为统一,其中一大特色是以绳子及纸张来包装铅笔。但有部分品牌已开始出现“包装”概念,会以欧洲风格的插图及女性图画来设计包装,开展了女性化的文具市场。其中高桥真琴推出的“Bling Bling少女”系列极具代表性,热潮一直延续至战后时代。
随著1950、60年代日本发展玩具及漫画产业,日本的铅笔设计开始被卡通人物主导;1970年代出现了Sanrio,随即电视开始普及,更将动漫、明星偶像等元素融入文具设计,令简简单单的一枝铅笔亦成为一种潮流单品。有趣是,日本亦同时很崇尚西方漫画,所以倒过来能够在日本找到最多迪士尼人物的文具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日本最先将玩具及精品概念融入铅笔设计,在1970年代的日资百货公司,已看到附有玩具笔头及透明笔盒的铅笔组合,当铅笔用完,这些配件还可以继续发挥用途,是为一大吸引之处。
中国铅笔
中国的铅笔生产一直是国家产业,所以设计包装必然富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初始的铅笔设计也是“参考”欧洲,所以用色也是以“红黑”、“黄黑”等欧洲常见的组合为主。后来中国的铅笔也开始加入漫画风格,角色却是来自中国的神话故事,或强调中国以农立国的历史等,亦是一种思想教育工具。
战后全球对铅笔的需求大增,中国开始外销铅笔,包装上亦会找到英文名称。其中1960年代因为中美建交,中国推出“Friendship友爱牌”铅笔,官员会以铅笔草拟重要文案,亦会用铅笔作为一种外交手信,直至1980年代友爱牌才正式停产。
中国铅笔因为廉价,也轻易打入了香港市场,早年在国货公司除了中华牌,还可以找到天坛、熊猫、燕子、青年等铅笔品牌。
在不同年代,铅笔如何连结香港人的生活?
作为策展人亦是文具收藏家,最后请问你应该如何挑选一枝合适的铅笔?
铅笔毕竟是一种实用性的工具,最基本是要发挥到实际功能。过去有些铅笔设计十分有趣,却完全无法使用,好像日本推出过香水铅笔,有香味,但非常幼,根本连握都握不住,完全无法写字!只能当成是一件玩具去看。
其实由很早期开始,欧洲已订下了铅笔设计的国际标准,例如按照人体手掌的大小去计量一枝铅笔最适合的长度,成人用的标准铅笔长18cm,小朋友用的是17.5cm,以减轻小朋友握笔时手部承受的压力。配合手写动作,最佳的铅笔形状应该是三角形或六角形。
最后我不建议挑选有擦胶头的铅笔,一来因为那小小的擦胶永远不敷应用,而且质量往往亦太差,所以你看大部分欧洲铅笔都是没有擦胶头的,还是另备一块擦胶更实际!
“银の文房具”怀旧铅笔展览
日期:7月10日至8月1日
地址:新蒲岗永济工业大厦B座1B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