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 Warhol《花》最大幅作品上拍 标志性独特画作象征风格改变
【Andy Warhol/ 安迪华荷】普普艺术的开创者Andy Warhol是一位成功的商业艺术家,他擅长使用丝网版画技法来重现图像,以便于不断复制图案与画作,作品中常见到名人与人们熟悉的事物。60年代是Andy Warhol创作的巅峰时期,当时掀起的狂热一度成为了美国文化时代思潮,先后创出了著名的《金宝汤》和《玛丽莲・梦露》,除了家传互晓亦能在拍卖场上拍出惊人天价,至于同时期创作的《花》系列,亦是极受欢迎而且别具深度的作品。
在这个5月,一幅亚洲拍卖史上尺幅最为巨大的《花》系列即将在佳士得上拍,估价高达92,800,000港元,虽然《花》是一个庞大的系列,但尺寸达82英寸的作品仅有12幅,另一瞩目特点为一朵半花的构图,其余11幅皆为四朵花构图,可见其独特性。有别于一般丝网印刷作品,这幅作品的花朵和绿色背景均由Andy Warhol亲手描绘,为画作贯注了细致的纹理和厚涂效果,去除了机械复制感觉形成非一般的张力。
启发出《花》系列的灵感,源自于1964年出版的《现代摄影》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柯达公司的一种新型彩色处理技术并以木槿花的图片作演示,Andy Warhol以此图片为蓝图创作出《花》系列,起初想将图像转化为手绘,后来他并不想画作与图片看上去相似,于是便简化了图像,只留下花朵的基本轮廓,而且绿色的背景与鲜艳的花朵颜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虽然全是来自大自然的色彩,却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并且看起来有著人造物的感觉。此外,他将构图切割成正方形,此举可以去除了景深,让画作可以从任何的角度去观看,旋转多少角度都不影响观感,使之变得抽象化和概念化。
另一方面,《花》系列代表到创作者的风格改变,在创作这个系列之前,于1964年Andy Warhol刚刚完成了著名的《死亡与灾难》系列,及后他想暂停一下阴沉的题材才激发出《花》系列,花朵之美往往是转瞬即逝的,正所谓昙花一现,作为人造物的《花》却又不会凋零、远离了死亡,在概念上与“死亡”和“灾难”形成对比和转变。《花》系列自面世以来已成为了Andy Warhol的标志性作品,既能代表到他的巅峰时期,成为了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次上拍的作品更是与同系列的其他画作截然不同,艺术家作品图录中仅收录了12幅规模相若的作品,当中2幅被知名机构收藏、9幅为私人收藏,一幅下落不明,所以这件作品可谓是独一无二且珍罕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