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蜀锦织造技艺 织出成都大运会奖牌绶带

撰文: 上官哲哲
出版:更新: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即将于7月28日—8月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距离赛事开幕不足5天,与其相关的元素逐渐吸引人们的目光,成都大运会的奖牌“蓉光”就是其中之一。

蜀锦绶带是成都大运会奖牌“蓉光”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奖牌全貌,最为吸引人的就是绶带部分,这里采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的工艺和材质,还将成都市“市花”芙蓉花和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太阳神鸟纹样进行抽象化设计。这条宽2.5厘米、长105厘米的绶带在阳光不同的折射角度下,会产生不同的光彩效果,颇有古人描述的“发文扬彩,转代无穷”之意趣。

“成都大运会奖牌绶带采用蜀锦的织造技艺,是希望通过现代美学与传统技艺的巧妙融合,让世界看到成都众多的非物质遗产文化,吸引国外友人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总设计师马丽娃说。

蜀锦织机 织出2.5厘米宽精美绶带

作为宽度仅有2.5厘米的绶带,上面的花纹却十分精细,采用蜀锦工艺和材质织造的绶带,织就过程极为复杂,而奖牌绶带所用的蜀锦织机,就躺在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里。

在织机车间厂房内,两台织机高速运行,左边一台架着蓝色丝线,右边一台架着红色丝线,经线、纬线上下起合,多梭箱装置内的梭子一个接一个快速弹跳。74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传承人、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所长胡光俊介绍,“这里的蜀锦织机都是用的传统工艺,成都大运会绶带都是在这些织机上织出来的。”

成都大运会将产生奖牌2270个,绶带一共生产了3000条。不管是从外观、材质还是文化底蕴来看,绶带都是一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的文化精品。成都大运会绶带运用蜀锦工艺,也是对蜀锦的一次时尚化呈现。

图片来源:成都大运会官网

或许人们不知道的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词,比如七上八下、一丝不苟、丝丝入扣、错综复杂等,其实都来自蜀锦织造工艺。

蜀锦是以桑蚕丝为主要原料,具有地方风格的提花锦缎类织物,其生产工艺程序复杂,包括准备工艺、设计工艺、装造工艺、试机等多个工种工序。与其他织锦相比,蜀锦绸面上有平纹、斜纹、缎纹及变化组织,块面效果清晰、层次分明。产品在自然光线下会反射出不同的色彩。从手感上,蜀锦绸面上有花样的地方有凹凸感,无花样的地方很柔和,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蜀锦共有四大工艺70多道工序,从天然桑蚕丝的浸泡、染色、络丝、拈丝、并丝等开始,再按照意匠图,运用挑花架编结花本,确定不同颜色丝线的显隐。将花本过渡到纤线上后,再转移到织机上,把经线与花本以打结的方式连接起来,完成结本。一万多根丝线,每一根丝线都要装进纵框,还要穿过前面的主扣,丝丝入扣、错综复杂。蜀锦的织机就像一台编程机,对丝线的排列组合就是某种意义上的编程。

胡光俊说,“这样织造出的蜀锦,不仅光彩流转,鲜艳夺目,而且正反面呈现不同的完整图案,不会呈现乱糟糟的走线。虽然看上去凹凸不平,显现平纹、斜纹、缎纹组织,但抚摸一下,会有婴儿肌肤般的平滑感。”

四川蜀锦 源远流长“寸锦寸金”

中国四大织锦包括四川蜀锦、苏州宋锦、杭州织锦和南京云锦,属四川蜀锦历史最长,为“天下母锦”。它在成都土生土长,纹样有蜀地特色,包括祥禽瑞兽、花鸟草木、人文地域等,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蜀锦起源于战国时期,成都也是中国丝绸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汉代时成都就已发明出世界先进的提花织机。201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成都老官山汉墓发现了多宗织机模型,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提花机模型,代表了当时纺织手工业的最高水平。织机出土现场还散落着15个漆木织工俑——4名男性似乎正在脚踩织机踏板,女性织工手姿态各异,俨然是汉代成都织锦工场实景的模拟再现。

四川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VCG)

由于生产工艺要求高,织造难度大,极耗工时,蜀锦可谓“寸锦寸金”,尽管“蜀道难”,但成都“闭而不塞”,不仅外国使节、各地商人纷纷经蜀道而来,让蜀地风物融入更多外来文化元素,还随着张骞“远行”西域流转在“丝绸之路”上。

早在2000多年前,天府之国就已经机杼之声处处闻。而蜀锦,因产于蜀地而得名。“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西晋人左思曾在其《三都赋》中如此描述当时成都织锦业的盛况。在那之前,汉代成都就已设立专门的织锦作坊锦官城,自那以后,锦官城逐渐成为成都的一个代称。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第226号墓葬20世纪曾发掘出土一件文物,名为“联珠龙纹锦”,其背后有文字记载“双流县,景云元年折调䌷绫一匹,八月官主簿,史渝”,这是中国出土的丝织物中罕见记载出产地的古代丝织物,不仅展示了千年前的蜀锦技艺,更是唐代成都织锦业兴盛发达的见证。

蜀锦,在成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了近3000年。历史上成都因盛产蜀锦得名“锦城”,环城的江河亦称“锦江”,织锦工人聚居地称为“锦里”,南来北往的客商落脚之地称为“锦官驿”。蜀锦作为成都一绝,凭借古老的民族传统风格、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蜀锦织造技艺”2006年就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成都地区丝织技艺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赶去成都 看大运会、对话蜀锦美学

成都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坐落有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在这里,可以窥见数千年前,锦官城“蜀锦勃兴”的景象。馆内数千平方米空间里有大型蜀锦织造工场,多台蜀锦小花楼木织机现场手工制作蜀锦。

蜀锦织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曾在这里研究复制历代经典蜀锦作品的保护工程,复制历代蜀锦50余件,恢复了蜀锦“小梭挖花”的独特技艺。明清年间流传的“坐龙锦”,元、明时期时兴的“灯笼锦”“百子图”,宋代时期的“红地八答晕锦”,唐代时期的“对马纹锦”“蝶纹锦”“花鸟纹锦”“联珠狩猎纹锦”等,这些原本存在于历史古籍中的名锦,在这里的织机上接续“复活”。

除了绶带外,成都大运会还推出了蜀锦花树对鹿纹样文创丝巾、蜀锦文创双面渔夫帽、蜀锦文创随身镜等周边文创产品。将蜀锦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到大运会产品中,既凸显了城市人文特色,也融入了深厚的蜀文化底色。

目前仅需不到10个小时,人们就能从西九龙站坐高铁直达成都,同时每天都有10班左右的飞机往返港蓉两地。成都大运会开幕在即,当你真正去到成都旅游,漫步大街小巷时找寻大运会特许商店时,不光能体会与蜀锦相关的历史文化,也能感受成都的独特韵味。

成都大运会上奖牌上的蜀锦绶带,是连接运动员与奖牌的绶带,也是东道主成都送给世界的礼遇和祝福,蕴含中华美学细节,如同千年前它在“丝绸之路”上的流转,或将实现成都与世界的一次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