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违三年!广东今年229场龙舟赛 百年老龙“东坡号”继承者启航
与龙舟赛暌违三年后,今年广东各地举办龙舟赛事的热情被重新点燃,龙舟赛呈井喷态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广东各地举办的龙舟赛多达229项,其中国际级、国家级赛事各1项,省级、市级有4项和6项,其他200余项龙舟赛均为县区、镇街乃至村一级,覆盖南粤各地。
位于广州天河的车陂村,村民们近几个月也在为备战龙舟赛事而忙碌著。6月15日,他们先是举行一场镇级的车陂龙舟邀请赛,17日又将组队参赛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
过往为村里服役155年的“东坡号”老龙舟今年暂时“退役”。6月14日,在车陂村的晴川苏公祠,作为沿袭广府悠久龙舟文化历史的新标签,仿照百年老龙的“新东坡号”龙舟,完成采青和点睛仪式后“复活苏醒”,踏浪而去。
本文获《羊城晚报》授权转载。
雨滴从祠堂的灰瓦滑落,发出“滴嗒滴嗒”的声响,时光也徬佛在这一刻倒流:眼睛炯炯、鳞甲闪闪的龙头令祠堂熠熠生辉,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广州市级非遗文化传承人苏应昌称之为及时雨,他兴奋地说:“没有风雨,就不是我们的东坡号啦!这雨是个好兆头,大吉大利!”
“饿了三年的龙,吃饱才能精神抖擞”
龙舟在珠江底沈睡了三年,扒龙舟的传统活动,车陂的村民们也等待了三年,如今正式回归。“以前的龙舟活动我们在3月初会陆续开始,但今年是老人一早催、年轻人一直追,春节后就已经开始筹备了。从龙舟活动到龙舟饭,今年都要比往年更为丰富。”苏应昌开玩笑地表示,“老龙已经饿了三年,吃饱了才能精神抖擞。”
在晴川苏公祠,采青、点睛仪式庄重而神秘。金光闪闪的四个龙头放置在祠堂正中间的桌前,龙头贴满红色幸运符,头挂红色彩球寓意鸿运当头,龙头插上一早从珠江边采回的禾苗,木桨、罗伞、锣鼓等龙舟用具在清洗后已焕然一新。
在主持人“顺风顺水,龙头顺到龙尾”的一声声祝福中,龙眼叶水洒向龙头、龙尾、罗伞、铜锣、大鼓、幡旗,并以新笔蘸朱砂,点龙颈、龙舌、龙牙和龙尾,寓意平安如意,最终在万众期待中为龙眼画上点睛之笔。
伴随著放满禾苗的“圣水”洒向祠堂的每一个角落,泼向众人,祠堂的每一个人都露出灿烂的笑容。俗话说,沈睡中的龙,食了青才精神。仪式后被赋予生气的龙头犹如腾云驾雾般“苏醒”,活灵活现!
龙舟从沈睡中“醒”来后,苏氏子孙的男壮丁们庄重地擡起龙头、罗伞、锣鼓和木桨,在鞭炮声中,奔向祠堂边的河涌。他们在龙舟上装好龙头、龙尾,是谓“旺龙”,贴上幸运符,插上罗伞幡旗,摆正锣鼓。伴随著一声“摇起”!男丁们动作整齐划一,在掷地有声且富有节奏感的“嘿呦嘿呦”声中,浪花飞溅而起,“新东坡号”龙舟破浪前行。
而此时,村中的老者们在忙著派利是,见者有份;女眷们则在赶著做龙舟饭,刚刚出锅的芋头扣肉色香味俱全。在仪式结束后,村民们欢聚一堂品龙舟饭,不管什么人都可以食用,以广结“龙缘”,遍得“龙福”。
苏氏子孙中的一名5岁小男孩仪式感十足,一会双手合十祈祷祖先保佑,一会小心翼翼地触摸著龙头,想摸又怕的神情笑翻全场。身为仪式上的最小男丁,他与父亲一同坐上龙舟,拿出自己的小木桨,有模有样地与长辈们奋楫争先,
跃跃欲试的小男子汉让这场庄重的仪式增添了祥和的氛围。而围在河涌岸边的村民纷纷掏出手机,对著舟上划桨的壮小伙喊道:“赶快拍一张,已经等了三年啦!”
对于采青仪式,已组织龙舟活动近十年的苏应昌表示传统不能丢,“我们把龙舟的用具清洗得干干净净,相当于把房子重新布置翻新,希望把完整的传统采青仪式呈现给大家。禾苗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代表植物,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龙舟探亲”成为传统
经过起龙、采青和点睛仪式后,“沈睡”在水底的龙舟被“唤醒”,沿袭千年的端午扒龙舟序幕也将由此拉开。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对于龙,人们崇拜它、畏惧它。龙舟是人类对龙的一种拟像,扒龙舟则是人类在河涌中演给神看的戏剧,以这种方式祈求风调雨顺、蚕丰鱼肥。
广州的村民伴珠江水而居,水网密布,纵横交错的河涌连接著各个村落。农历四五月,是广东地区天气最为多变的时期,暴雨、飓风时不时不期而至,人们以扒龙舟和龙舟竞渡的方式,赋予龙舟以意志和思想,禳灾度厄,祈福迎祥。
关于岭南龙舟竞渡最早的文献记载出自唐代李贞的诗词:“峡山晴带霞,峡水倒流花。芳渚停千舫,寒潭浸几家。飞舟海客度,急鼓醉人挝。何处来神女,凌波出水涯。”珠三角地区一年一度的端午扒龙舟传统活动,是岭南水乡传承多年的习俗。龙舟离不开绿水,独特的岭南龙舟文化也依托一方绿水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与生命力,传承千年,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珠三角地区在扒龙舟的仪式上略有差异,但大体一致,主要分为起龙、采青、点睛、吃龙舟饭、趁景、斗标、藏龙、散龙等仪式。
民谚云:“四月八,龙船透底挖。”起龙是龙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乡人忘不了的乡愁。传统龙舟大多由坤甸木制成,浸水坚韧更易保存,每年端午扒完龙舟后,人们将龙船深埋于河沙之下,第二年端午前又挖出来,清理、维护,打响锣鼓唤醒潜龙。传统的起龙仪式不仅预示著龙舟节日的到来,更点燃了龙舟健儿向水而生、赛龙夺锦的豪情,也唤起了街坊守望相助的乡情。
水成为贯通村与村之间的纽带,龙舟则充当“社交工具”,成为各村民俗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广州,龙舟“探亲互访”是村落之间、宗族之间的走亲戚活动,同时也是一次展示各村实力和风采的表演,让村落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融洽。
在端午前,各个村会向兄弟村、老表村发出邀请,兄弟村、老表村收到请柬就会欣然应约,请龙舟前来是“招景”,龙舟应邀而来聚会叫“应景”,人们来看龙舟叫“趁景”。苏应昌认为,龙舟“探亲”是广州的传统习俗,龙舟文化也早已完全融入宗族和村落之间。
在趁景“热身”将仪式感拉满后,最为精彩刺激的斗标将上演,斗标即“斗龙舟”,也就是龙舟竞渡,这是水上速度、力量与激情的碰撞。木桨翻飞,浪花四溅,龙舟踏浪飞起,劈波斩浪,生动展现了龙舟健儿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龙舟精神。岭南文人曾这样描写明清时期民间的龙舟竞渡盛况:“粤人习海,竞渡角胜,而大舟比常制犹异,十余年始一举。船广可三丈,长五之。龙首至尾,金光夺目,迭彩如层楼……”
扒完龙舟后,龙头将供奉在龙王庙,船身将埋入河床沙泥中,这就是“藏龙”,在河道里用淤泥围成一个龙船坳,将龙船推进去后,在坳里面插上几根竹子,再把龙船上的活动塞拔开,让船身沈入水中,以便第二年挖出来再用。
扒龙舟的结束以“散龙”为标志,大家拜祭还神,感谢神灵保佑龙舟活动圆满谢幕,并将龙船标(旗帜)存放于祠堂中,以最后一顿龙舟饭结束一年的龙舟盛况。
龙舟精神让人有归属感认同感
据苏应昌介绍,拥有百年历史的“东坡号”龙舟因使用频繁,船体部分出现变形、腐化,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决定以百年老龙为原型打造出一条“新东坡号”龙舟。新龙舟长39.1米,宽1.2米,总重量达5.5吨,村里人扒它的第一感受是舒适、安全。
据悉,车陂村将派出4条龙舟出战即将于6月17日举办的2023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其中,“新东坡号”龙舟将参加彩龙竞艳项目,在主题和装饰的设计上,也将集全村人的智慧,重点展示车陂村的龙舟文化和底蕴传承。
当记者问到主题设计的细节时,苏应昌卖了一个关子,“暂时要保密!待到龙舟赛让你们一睹它的风采!”为了能在彩龙竞艳环节完美呈现车陂村民的精神风貌和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车陂的村民们已夜训近两个月,每晚练个两小时,挥汗如雨,畅快舒心,“兄弟同心,别提多痛快!”
苏应昌感慨道,龙舟节的热闹景象好似春节,让所有人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村民们平常都分布在全国各地,没有哪个节日能够让大家从五湖四海归来。现在都比以前富裕了,大家对生活的诉求也变得更简单了,以前是竞争,现在是祈求平安、幸福,而扒龙舟就是有这种魔力,能够让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干一件事,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方式。”
广东佛山顺德乐从是有名的龙舟之城:
龙舟就是一个村落的灵魂!扒龙舟不仅体现了他们对水的感恩之情,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福,更反映出村落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
龙舟竞渡,是一场意志力的比拼、毅力的对决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考验。“很多事情往往人越多越难调和,想让近百名龙舟健儿驾驭龙舟,必须要默契到好似一个人划桨的程度,从慢慢适应到掌控,再到最后能指挥、能主导,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们收获了自信,也更信任彼此,这样他们才能整齐划一地划桨,在相互加油打气的氛围中,让龙舟疾驰而去。”
广府龙舟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的遗留物,也扎根于现代生活中。在这场力与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中,喜庆、开心、亲和等情愫共生,人们从中收获了亲情、友情与爱情,感受著传统与现代擦出火花,相映生辉。广府龙舟文化的传承,在村民们一声声“嘿呦嘿呦”的呐喊声中,源远流长、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