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从川西藏区到都市深圳:画者拉卓与他的唐卡漫记
唐卡是藏传佛教的一种经典绘画艺术,与宗教紧密相连。出身四川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的拉卓,在学习并从事唐卡绘画相关工作的六年多时间中,经历了从川西藏区到都市深圳的地理变迁,也对唐卡艺术有了更深的体悟与理解。
唐卡(藏文:ཐང་ཀ་),是一种画在布幔、纸上的画像。唐卡兴起于吐蕃时期,可随意移动,便于收藏。唐卡的幅面大小悬殊,题材广泛,有佛教内容的佛本尊像、护法神像等,也有历史民俗的内容,有“西藏的百科全书”之称。
由于历史流变,唐卡画作也逐渐划分为不同的流派。其中,以郎卡杰唐卡、觉囊唐卡画风为代表的四川西北部地区,唐卡作品大多由僧人亲手绘制,主尊表现常有出人意表之处,颜料使用方面表现出蓝绿色中夹带灰色的风格,技法具有强烈的民俗画风格。
画者拉卓正来自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拉卓自述,小时候没有接触过唐卡,只在去寺院朝拜的时候见过类似的壁画。初中时,拉卓受画师舅舅的影响,跟著舅舅画一些家中房屋家具的装饰画,逐渐喜欢上绘画,有时也会画一些民族的传统图饰“吉祥八宝”。
长大后,拉卓去了成都一所艺术学校,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也学绘画,以唐卡为主,专业是民族美术。刚开始,有很多同学不太了解唐卡。但拉卓本身就喜欢绘画,对唐卡也很感兴趣,所以每节唐卡课都去上,自己也时常练习、琢磨。
拉卓自述,唐卡是西藏最传统的绘画形式,最早起源于西藏寺院的宗教壁画,后来演变成卷轴画。“唐”指广袤的空间,表示容纳一切;“卡”表示在光滑、干净的地方追求极致的圆满。一副正常大小的唐卡需要绘制1-2个月,大型唐卡则需绘制1年多。绘画唐卡要求严格,不能喝酒抽烟,最好独自一人安静创作,需要非常认真仔细,心手合一。
拉卓表示,画唐卡的时候,他自己的习惯是先画佛像的背景,如雪山、草地、天空等,其次画莲花、祥云等装饰,再次画佛像佛身,最后“开眼”——画佛像的眼睛。如果绘画过程中有小的细节画错,可以用刀片刮掉修改。但越到后期越难修改,需要特别注意。
在绘画比例方面,拉卓表示,唐卡需要按照《度量经文》的尺寸比例去绘画。比如画绿度母的时候,鼻子、眼睛、嘴巴等都需要严格对称。因为佛像代表了藏传佛教中最神圣、最崇高、最受尊敬的对象,也时常在寺庙中用于观想。
在绘画画布方面,拉卓表示,一些没有见过唐卡的客人,会对唐卡的画布感到好奇,以为是牛皮,其实不是。唐卡的画布是画者用手工不断打磨出的天然面布,打磨时要涂抹一层胶,用石头打磨、再晒干,这样的流程要反复五六次才能完成。此外,还要对画布的背面进行干磨,保持唐卡画布的干燥。
在绘画颜料方面,拉卓说,刚开始学习时,只能用普通颜料练习。毕业后,逐渐有机会使用较为昂贵且不易得的矿物颜料。矿物颜料是打磨后的矿石粉,有群青石、孔雀石、朱砂粉等,需仔细打磨1-2个小时,反复调至合适再进行上色。和普通颜料相比,矿物颜料保持的时间更久,颜色亮度更亮,近距离观察可见立体感、颗粒感。
四年前,因为机缘巧合,拉卓来到深圳工作。谈到选择来深圳发展的原因时,他表示,虽然老家的环境会更好一些,但自己还是想到一线城市开阔眼界、丰富见识,多认识一些朋友,在推广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好的收入。
拉卓表示,在工作中,最难忘的经历是有游客请他帮忙教一教简单的唐卡入门绘画。那时候他刚到深圳,汉语还不太好,只会说一些方言。但客人们对他很热情,学习态度也很积极。拉卓用一周时间教他们画了一些简单的藏族图案,如莲花、海螺、吉祥结。
拉卓特别喜欢老师洛绒旦真的画作。他觉得老师的画作特别干净舒服。同样,画唐卡的过程也让拉卓觉得心情十分平静,不觉时光飞逝。藏传佛教有前世、后世和六道轮回。拉卓认为,在世常祈祷,多行善,来世会修来福报。画唐卡的过程,是一个善与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