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仅存完整大型清代民居开始抢险维护 曾是乾隆年间榜眼所建

撰文: 孙圣然
出版:更新: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天灯弄77号的书隐楼,距今已有258年的历史,是上海市区仅存的一座较为完整的大型清代民居。
惟由于日久失修,书隐楼出现屋面坍塌等结构危险。今年初,在完成征收、收归国有后,于近期开启抢险维护工作。

2019年,上海市乔家路地块启动了旧改征收,其中书隐楼亦被纳入征收范围。今年年初,书隐楼完成征收,产权收归国有。而这个备受关注的文物保护建筑,由于日久失修出现杂草丛生、屋面坍塌、室内木结构局部被白蚁腐蚀等结构危险。未免进一步“恶化”,在经过市区相关部门及相关专家的反复论证、研究后,书隐楼的抢险维护工作近日进行。

据介绍,书隐楼内部,原有物品、残件内容较多,抢险施工前,黄浦区相关部门对保护建筑做了深入研究,包括现存的原始图纸、文档、资料照片等,以做到把握建筑原有完整的面貌和完整的历史信息。

工作人员介绍指,书隐楼的残件大部分为室内,少量处于室外,且后期生活垃圾与原有构件混杂,对于识别整理难度极大。通过细致分类和收纳,对每个残件都进行“号码标识”,以做好保存措施。

+5

而今次室外抢险的内容主要包括,新作雨棚、支撑与补强、蚁蛀处理、疏浚与除草、消防等保护措施。

据了解,书隐楼是由浙江平湖榜眼沈初在清乾隆二十八年(即是1763年)所建,占地面积为227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107.52平方米。沈初曾担任过《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军机大臣、江西学政、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

上世纪50年代,北京建筑科学院太湖流域居民调查组的工作人员参观书隐楼时表示,这样精致的民间宅第在太湖流域很罕见。直到198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书隐楼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