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也有沙田、葵涌、西贡? 港深有多少相同地名?全因巧合?
沙田、葵涌、西贡......这些都是香港的地方,但大家或许没留意到,原来一河之隔的深圳也有着相同地名,而且两地“撞名”例子还有不少。
两个西贡都在东面?
香港和深圳现在是两个世界级大城市,然而历史上两地同属一县。直至十九世纪,清朝积弱,屡受外侮,还被迫签订多条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两地才从此“分家”。
因为山水相连,又同根、同源、同文化,所以传统上港深两地居民对地方命名的习惯、方法多有相似,这便是地方“撞名”的一大原因。
西贡就是例子。香港和深圳的西贡都在海边,而且都是名为“西”,却地处东面。有报道称,港澳西贡得名都大约在明代,郑和下西洋后,不少东南亚和中东国家开始到中国朝贡,因为两地均可供西来朝贡的船停泊,故名为“西贡”。
香港的西贡在新界东,现在是18区之一,范围除了“香港后花园”的西贡市一带,还包括将军澳新市镇,人口约50万。而深圳的西贡地处大鹏新区的大鹏半岛南端,仍是一处小乡村,据报户籍人口只有200多人,以客家人为主。
比亚迪厂房在哪个葵涌?
葵涌是另一个例子,香港和深圳的葵涌都曾经有天然河道(涌),而河道两旁均长满了葵树,因而被称为葵涌。
香港的葵涌在1960年代开始成为市镇,至1970年代因兴建货柜码头而迅速发展,成为香港的工商业重镇。目前葵涌属新界西的葵青区,人口稠密。
深圳葵涌又是在大鹏新区,与建有核电站的大亚湾相邻。
说到深圳葵涌,便要提到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比亚迪总部在深圳,第一个自行建造的工业园区就在深圳葵涌。如果有人说比亚迪在葵涌有占地40万平方米大型厂房,不用怀疑,因为说的是深圳的葵涌,不是香港的葵涌。
相同地名全因巧合?
当然,香港和深圳某些地方“撞名”,也可能纯属巧合,不一定涉及文化原因,这类的例子有沙田。
香港沙田作为地区的名称只有100多年历史。她的核心地区以往名为沥源,指的是城门河口清澈的河水。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后,官员到各地考察,第一站是沥源一条叫沙田围的乡村,因为和当地居民语言不畅,英国人误把沙田当作整个地区的名称,并源用至今。
沙田上世纪70年代发展成新市镇,目前人口超过70万,是香港18区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沙田区内除了有众多私人屋苑和公共屋邨,还有48条原居民乡村,其中的大围村已有400多年历史。
顺带一提,沥源的名称后来用以命名沙田第一条公共屋邨,也就是沙田市中心附近的沥源邨。
相约沙田地铁站摆乌龙?
而深圳的沙田地处坪山区,与惠州市惠阳区交界。据报道,深圳的沙田是1988年行政区划从“大队”分拆为村时,因为当地有“沙沥”和“田脚”两个片区,便各取一字为村名,称为沙田。目前深圳沙田已发展成常住人口万多人的社区,区内有不少工厂企业,并已通地铁。
香港和深圳的两个沙田曾成为新闻的“主角”。2023年5月,有香港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在二手拍卖网出售一顶CAP帽,随后与买家相约“沙田地(港)铁站”交收。
到了交收当日,这名网友告知买家自己会稍迟5至10分钟,未料对方却回复“我现在到龙岗站了”。网友闻言觉得不对劲,细问下才发现买家是内地人,以为交收地点是深圳的沙田地铁站。
后来事件被传媒报道,成为一时热话,虽然有读者质疑有人“编故事”,但很多人也因此知道港深各有一个沙田。
车公庙站附近没有庙?
说到沙田,还要提到另一个“撞名”的地方——车公庙。
香港的车公庙在沙田大围,是香港著名寺庙之一,农历大年初三香火尤为鼎盛。距车公庙不远处的港铁车站,亦被命名为车公庙站。
而深圳地铁同样有车公庙站,就在福田区。该站附近高楼大厦林立,却看不见车公庙的影踪。据报道,原来的车公庙是在1938年被侵华日军所拆毁,自此不复存在。
除了刚才提到的几个例子,香港和深圳“撞名”的地方还有大坑、鲤鱼门、坪洲、黄竹坑、白沙湾、东涌、大水坑、白芒等等。
本文获“当代中国”授权刊出,欢迎关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延伸阅读:内地为香港“解渴” 最早不是东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