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中国馆外观设计有何特别? 最珍贵展品原来是...
2025年日本大阪.关西世博会(大阪.関西万博)正式开幕,其中最大外国自建馆之一的“中国馆”,外型独特,成为了不少入场民众的焦点。
中国馆仿照书简造型设计 强烈中国元素浓郁文化气息
中国馆位于大阪世博园国际展区A7地块,面积约3500平方米,是大阪世博最大的外国自建馆用地之一。
中国馆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旨在展现中国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子孙后代留下清洁美丽世界的美好愿景和不懈努力。
从造型外观看,中国馆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绝伦的展品,是一座以绵延展开的中华书简为外观的竹黄色建筑物。
建筑外观设计方案为“中华书简”,以古代重要文化传播载体—竹简为设计灵感,巧妙融合竹子、汉字、书卷等寓意丰富的文化符号,让观众一眼就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元素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中国馆有许多特色,包括有精巧的双曲面屋顶,外立面竹简肌理温润华美,以金、篆、隶、行、楷5种字体,镌刻119句汉字诗词名篇。
此外,馆前以篆书石鼓文撰写醒目“中国”标志,馆内是延续书简长卷,自然采光的开放式序厅与光庭、无柱展厅错落相嵌,与馆前“墨池竹林”的园林景观浑然一体。
当观众步入这一座壮美的“书卷”时,将会体验到“天人合一”的绿色发展理念和“人在画中游”的中华传统美学意境。
中国馆最珍贵展品 首次正背面月壤零距离对比展示
另一方面,中国馆的展品同样精彩。世博会中各国家馆的展陈,都是集中展示、多维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中国馆从建筑外观到内部设计,从实物展项到主题影片,从生态案例到未来科技,都是聚焦主题的同时,将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的主线贯穿始终,向全球观众阐释中国人质朴而深邃的生态观及“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
此外,中国馆还注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打造贯通古今的观展体验,并通过大量互动装置和数字化科技、AI技术等让展品“活起来”、让展项“动起来”,为馆内外观众带去生趣与欢乐。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月壤是中国馆向本届世博和全球世博观众呈现的最珍贵展品。在“生生不息”展区,所展示的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本,将是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正面、背面土壤样品的零距离对比展示,让全球观众可以通过透镜装置,观察月壤独特结构和两者细微差异。
大阪世博有日本、中国内地、美国、台湾等158国家及地区,以及7个国际机构参加,主题为“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展期从4月13日至10月13日为止,共184天,预计会吸引约2,800万人次进场,经济效益高达近3万亿日圆(约1,621亿港元)。
本文获“当代中国”授权刊出,欢迎关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