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名的高频字 “阳”字第二多 39座“阳”城有何寓意?

撰文: 当代中国
出版:更新:

中国城市名的“高频字”中,“州”排名榜首,而排在第二位的原来是“阳”字。为何中国城市会“阳盛”?“阳”有甚么含意?

山南水北日照效果好 更宜居

“阳”最早是代表阳光能照耀的地方。中国大部份地方在北回归线以北,阳光主要从南面而来,故山的南麓日照效果会更好,更多“阳”。

与此同时,中国河流多是西向东流,河流北岸的岸坡会有更多阳光照到,南岸的岸坡背着太阳,光照相对就少一点了。正是如此,“阳”有了“山南为阳,水北为阳”的含意,反之“山北水南”便为“阴”了。

中国城市很多“阳”字,又与阳光有甚么关系?

阳光充足的地方一般较为宜居,所以古时人们的定居点,乃至逐渐形成的乡镇、城市,多会在“阳”的地方,而按照传统的取名习惯,这些地很多会以地理和方位来命名,例如河南古都洛阳,即因地处洛河以北而得名。

有“阳”字城市区县逾130个

河南洛阳有悠久历史,当地的龙门石窟是游客必到的景点。(视觉中国/当代中国授权)

中国有多少带“阳”字的城市?据统计,包括地级和县级市共有39个。如果把区、县一并计算,这数字更超过130个,比“州”还要稍多。当然,这些地名不是全部与“山南水北”有关,例如山西阳泉市是由“漾泉”而来。

知名度较高的“阳”字城市,有刚才提到的洛阳。洛阳建城超过4,000年,以“阳”为名亦 2,000年。当地号称“十三朝古都”,夏、商、周、东汉、唐等都曾定都于此。

目前洛阳人口有700多万,有机械制造、冶金等工业,旅游业亦发达,当地的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并列中国三大石窟。

带“阳”字的还有两个省会城市,一个是辽宁省沈阳市,另一个是贵州省贵阳市。

东北人口最多城市——沈阳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辽宁沈阳,当地每年都举行活动,让人民铭记这段历史。(视觉中国/当代中国授权)

近代的沈阳一直是工业重镇,中国第一辆自主生产汽车“民生75型”载货汽车1931年产于沈阳,比新中国成立后投产解放牌卡车早了25年。

另外,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14年抗战,而抗战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这历史事件就发生在沈阳,故亦称“沈阳事变”。

目前沈阳人口约900万,是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

而贵州的贵阳目前人口600多万,该市近年正成为“东数西算”重地,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龙头企业,都在该市附近的贵安新区建立大型数据中心。

3市“阳”字在前 广东占其二

渔业是粤西阳江的重要产业,图为休渔期结束后,当地渔船扬帆出海。(视觉中国/当代中国授权)

带“阳”字城市,还有广东的侨乡揭阳、金庸迷不会陌生的湖北襄阳、因《岳阳楼记》而闻名的湖南岳阳等等。至于河南省的南阳市,是目前人口最多的“阳”字城市,其常住居民接近1,000万,超过很多省会城市。

湖北襄阳的古城是地处襄水之北而得名,但这条襄水并不是现在流经襄阳市区的汉江。图为汉江边的襄阳古城。(视觉中国/当代中国授权)

另外,中国带“阳”字的城市,绝大多数是“阳”字在后,只有三座例外,其中一座是刚才提到与“山南水北”无关的山西阳泉市,其余两座都在广东,分别是200多万人口的阳江市,以及其辖下的县级市阳春。

最后顺便说一下湖北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汉阳现在是武汉市的汉阳区。

有人会说,若以“山南水北”来定义,汉阳在汉江以南,应该是“阴”才对。事实上,古时汉阳确是在汉江以北,只是后来河流改道,当地变了在汉江以南,惟地名却没有改变,才致“名不符实”。

沧海桑田,汉阳是其中一个例子。

河南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但现在的重要性已不如古代。图为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公园和洛浦公园内樱花绽放。(视觉中国/当代中国授权)

本文获“当代中国”授权刊出,欢迎关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延伸阅读:中国城市名 哪一字出现最多?十分一城市有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