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百年|由地下到海底 从四个遗址看中国考古学的重要时刻

撰文: 朱加樟
出版:更新: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经过一代又一代考古学家持续研究,中国考古事业发展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百年时光流转,不断有众多古代重要的遗址、遗迹等相继重现世间。中国有哪些考古重大发现?它们背后的意义是什么?从陆地到海底,当代中国的考古技术有哪些发展?
《香港01》推出“中国考古百年”系列专题报道,为读者解读中国考古事业成就与发展。本文为系列报道第一篇。

仰韶遗址的发掘标志著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点图放大):

+8

仰韶遗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点

1921年4月,瑞典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到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考察,认定当地有大规模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存。同年10月至12月,安特生与袁复礼等人在当地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出土大量陶器、骨器及石制工具等,其中发现的彩陶表面红色,表里磨光,器表有几何纹、绳纹等各种彩绘,因而初称为“彩陶文化”,其后该类考古学文化称为“仰韶文化”。

仰韶遗址是中国第一个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而且安特生等人的发掘工作更揭开了中国田野考古工作的序幕,内地因此将1921年视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点。“仰韶文化”是中国出现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名称,相关发现证明了中国存在著非常发达且富有特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使当时所谓的“中国无石器时代”理论不攻自破,强烈冲击了“中华文明西来说”。

二、三十年代殷墟发掘情况(点图放大):

+10

殷墟─将中国信史提前到商朝

殷墟位于河南安阳市,以殷都区小屯村为中心。1928年,中央研究院首次对殷墟进行发掘,至1937年共发掘15次。发现了宫殿区、王陵区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批遗物。1950年起至90年代,考古人员长期对殷墟进行发掘,其中武官村大墓和妇好墓的发掘以及小屯南地甲骨的出土格外受到关注。

一般认为殷墟为盘庚迁殷至纣王亡国期间的商王朝都城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这一都邑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提供了十分难得的第一手材料。

殷墟考古成果(点图放大):

+3

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殷墟的发现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法国汉学权威伯希和(Paul Pelliot)于1935年访问殷墟的发掘现场,接著在1937年于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说,殷墟考古一举将中国信史向前推进一千年,又指殷墟发掘是当时全东亚学术界最重要的成果。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殷墟还是最早由中国学术机构自行组织的科学发掘地点。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于洛阳开幕(点图放大):

+7

二里头遗址─争议最大的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村,于1959年开始发掘。遗址的年代约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00年,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学者将以二里头遗址为典型的考古学文化命名为 “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出土了众多“中国之最”,包括最早的双轮车辙;最早的“井”字形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国家级祭祀遗迹和祭祀区域;最早的青铜器制造作坊;最早的青铜礼器群、玉质礼器群等。

二里头遗址的测定年代接近夏代纪年,遗址又分布在传说中的夏人活动范围内,不少学者认为该遗址是夏代的都城遗址。不过由于古史文献的描述与考古实物之间无法完全对应,且缺少一项如殷墟甲骨般的实物证据作为连接,所以相关争议极大。

学界一般将二里头文化分成四期,有观点认为部分属于夏文化,部分属于商文化;有观点认为二里头文化都是夏文化;还有观点认为二里头文化都属于商文化。

南海一号─世界考古史上首创“整体打捞”方式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最初于1987年被发现。当时中国在水下考古方面刚刚起步,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

南海一号是中国水下考古的里程碑(点图放大):

+18

由于当地海域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采用传统的水下考古方法将文物一件件打捞出水,在抽泥过程中会对文物造成破坏,并损失很多珍贵的文物考古信息,于是专家在2007年对南海一号采用“整体打捞”的方案,即将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然后迁移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其后考古工作者按照模拟埋藏环境保护法方案,以田野考古方式发掘水下沉船遗址。至2019年,南海一号船舱内货物清理完毕,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套),包括各类金、银、铜、铅、锡等金属器,竹木漆器、玻璃器及人类骨骼、矿石标本、动植物遗存等,其中尤以铁器、瓷器为大宗。

“整体打捞”南海一号在世界考古史上成为首创,2019年时工作人员对船舱内部清理完成,发现了船底没有因为整体打捞受到破坏,确定整体打捞方案是成功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评价称,“南海一号对中国水下考古的开创性意义,或可与殷墟对于中国陆地考古的开创性意义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