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邀集学者整理明代逾6千封书信资料 助研究明人社会关系

撰文: 朱加樟
出版:更新:

中国历代文人留下的书信纪录浩如烟海,这些珍贵的史料透露出历代复杂的社会关系。但是由于书信纪录众多,而且这些资料一般收录在不同的文集中,学者在搜索时不免耗时,而且容易出现遗漏。
由中美台学者联合主持“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近日就推出一个试用版的群众外包(crowdsourcing)平台,邀集学者整理明代逾6千封书信的资料,以助学者研究明代人物的社会关系,让学者将来可以轻易搜索相关书信资料。

哈佛大学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学者包弼德 (Peter Kees Bol)。(网络图片)

据哈佛大学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学者包弼德 (Peter Kees Bol)教授在Facebook发文介绍指,该平台(Crowdsourcing System for Association Data,简称CSA)目前已列出超过6千封明代中晚期的书信,并会继续增加。

文章指,该平台的目的是让学者能够按信件作者名称、收件人名称或书信名称来查找来往信件,目前有小部分信件的收件人资料已经完成整理。该平台已经开放,希望学者可以贡献自己的知识,以助识别平台上的书信资料。

明代文人的书信纪录众多,这些资料一般收录在不同的文集中,学者在搜索时不免耗时, 而且容易出现遗漏。图为明代著明思想家王守仁的全集。(网络图片)

此外,相关书信资料也会将来整合到“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上。“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已经识别出宋元时期逾7千封书信的收信人资料。

香港01记者试用平台(点图放大):

据香港01记者试用,目前该平台已开放注册,经简易注册程序即可以使用。以明代著明思想家王守仁为例,输入名字后即出现大量书信纪录,纪录包括书信作者、书信标题、收件人姓名、收录书信的文集等,不过如果以一般人较常用的称呼“王阳明”来搜索,搜索结果则只有两项。

由于平台仍在开发阶段,目前资料不算完备,平台也没有收录相关书信的内容。以港人熟悉的唐伯虎(唐寅)为例,不论是输入唐寅或唐伯虎,均未有结果。

根据资料,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现在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中心、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联合主持,目的在于将计算机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对中国历史上所有重要的传记资料进行系统性地数位化处理,以便采用社会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历史。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