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收视“北热南冷”成坊间传说 由语言到气候都关事?

撰文: 朱加樟
出版:更新:

每年央视春晚完结后,内地网络均有南北方央视春晚收视率差异的讨论,还附上各种来源不明的“数据”,显示出“北热南冷”的现象,这几乎成为了很多网民的“刻版印象”。究竟“北热南冷”是否真实存在?当中又反映了人们如何看待央视春晚?

内地网络有大量来源不明的央视春晚收视率资料(点图放大):

本年也不例外,在央视春晚完结后,网络上随即出现一张“2021年春晚各省收视率横图”。根据该图,春晚收视率由北向南逐渐递减,越往南去的中国人对春晚的兴趣越低。例如辽宁88.8%、吉林87.7%、黑龙江85.3%高居榜首;新疆55.4%,安徽24.8%,成为一条南北分界线,去到南方,广东只得5.3%、广西2.6%、海南1.6%。

不过这项收视率资料已出现在内地网络多年,近年几乎每年都被内地网民改成该年的收视率数据,以作为讨论话题,资料来源方面也已难以查考。

刘德华6年后再登春晚舞台 型爆献唱《恭喜发财》:

+7

根据艾杰比尼尔森媒介研究(AGB Nielsen Media Research)的收视数据显示,2008年央视春晚的收视率的确呈现出“北热南冷”的现象。在青岛的收视率和触达人数百分比均为最高,其中收视率达到38.73%,触达人数更是占青岛总体电视收视人口的73.61%。山东也创下了2千4百万的收视人数,为所监测各省/直辖市/市最高。天津电视观众中有70.7%的人收看央视春晚,而大北京地区的收视率为28.15%,位列第七。

艾杰比尼尔森媒介研究的数据又表明,广东地区的春晚收视率在所有的监测市场中是最低的,仅为4.59%,其中东莞更是低到了0.1%。由此可见,春晚收视率“北热南冷”一说并非子虚乌有。

周董在春晚表演最新单曲《Mojito》 被笑指似MV播放:

+3

文化差异致“鸡同鸭讲”

一般意见认为,这一现象与内地的南北文化差异有关。在历年央视春晚中,语言类节目的明显特征就是北方节目的强势。例如相声是一门发源于京津一带的艺术,小品则被东北演员发扬光大。虽然也有上海、湖南、四川等地选派的南派语言节目入选,但多数只作为点缀,比例与北方节目不可同日而语。

语言类节目之所以吸引观众,靠的是能产生共鸣。这不仅需要语言上的共通性,还需要演员与观众间的文化默契。由于南北方语言差别明显,文化习惯差异巨大,南方人自然难以投入北方味道浓厚的语言类节目。

本年央视春晚的语言类节目(点图放大):

+3

网民热议:

“我广东人小时候都没听说过小品这种东西,长大了也get不到,从来不看春晚,以前都是看翡翠台。”

“主要一直语言类节目都是更偏向北方人的生活背景和梗的吧。”

“作为南方人,家里父母确实不太喜欢看小品。”

“我广州的身边一大堆不看的。”

“我浙江的,我感觉我们这边一般都是出门玩多。”

“东北太冷啦,在家呆著,看不看都开著电视。”

北方苦寒较宜留在室内

另外也有分析认为,春晚收视率“北热南冷”也与气候有关。在北方,尤其是东北,春节期间气候苦寒,人们不太愿意做室外活动,看春晚是不错的选择,收视率也水涨船高。至于在南方,由于气温相较和暖,不少人会出外活动,人们逛花市、逛庙会、赏灯等等,各种户口活动不一而足,不必待在家里看电视。

有意见指出,中国是多种族的国度,地域差别客观存在,南北文化差异明显,难以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观众全部照顾到。央视春晚只要不变成工业化生产的娱乐节目,可以做到接传统习俗的地气,有真正的文化含量,就已经不辱使命。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