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东汉陵园遗址出土“光和三年造”文物 确认墓主为汉桓帝刘志
撰文: 孙圣然
出版:更新:
近日,河南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考古发掘出带有“光和三年造”(光和三年即公元180年)题记的圆形石制器物,专家指光和为汉灵帝的年号,该石制器物应是汉灵帝为汉桓帝修建陵园时制造的,基本确认出土文物的墓葬为汉桓帝的宣陵。
汉桓帝刘志是东汉第十一位皇帝,在位21年期间,东汉王朝的国力逐渐衰落,汉桓帝驾崩后被葬于洛阳东南三十里的宣陵。
据新华社报道,今次发现对进一步明确东汉帝陵遗址的布局、了解东汉陵寝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负责发掘工作的研究人员王咸秋介绍称,“此次发掘出土的纪年器物,为确定白草坡东汉陵园归属提供了有力证据,也是东汉帝陵地望问题的重大突破,有助于更全面了解东汉帝陵的布局、形制”。
王咸秋介绍指,“光和”为汉桓帝的继任者汉灵帝的年号,而汉灵帝文陵位置已经确定位于邙山陵区,因此,该石制器物应是汉灵帝为汉桓帝修建陵园时制造的,联系文献记载汉桓帝的陵区位置,基本确定白草坡东汉陵园是汉桓帝宣陵。目前,东汉时期帝陵陵园的总体布局得以确认。东汉王朝共有12座帝陵,除汉献帝禅陵外,其余11座均在东汉国都洛阳境内。
2003年至今,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东汉帝陵及其陵园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勘探和发掘。目前东汉帝陵形制及陵园布局基本确认,逐渐拼起一幅宏大、完整的东汉帝陵陵园图景。
据了解,2008年,宣陵作为皇陵南兆域的一部分入选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作为洛南东汉帝陵的一部分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