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延津“蟋蟀季”吸引百多条村庄投身 村民每人月入可破2万
撰文: 郑子健
出版:更新:
每逢8、9月份为蟋蟀盛产旺季,受惠于“斗蟋蟀”传统,河南新乡市延津县衍生众多“蟋蟀村”,全县130多条村庄有7成以上村民投身其中,每月捉蟋蟀所得收入可以达2万元(人民币.下同)计,折合约2.3万港元。
+7
据《澎湃新闻》9月4日报道,德士村村主任杨立会透露,蟋蟀产业每年为县里带来的收益,超过千万。他指事缘1990年代末,有上海各商来到村内收买蟋蟀,每只蟋蟀换一节电池和两元钱,村民们发现原来蟋蟀值钱,于是开始发展这盘生意,以至后来有许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特意请假回乡捉蟋蟀。
每晚捉蟋蟀要徒步走20、30里
报道引述德士村行内人介绍,每晚捉蟋蟀要徒步走20、30里,年龄大的根本受不住,蟋蟀市场凌晨4点多就开始,客商摊档就是在村省道两侧摆40、50张桌子,他们大多来自上海和北京。
多数蟋蟀都卖几十元,专收高价蟋蟀的摊位也就200、300百元。报道指按照惯例,每当客商收到1000元以上的好蟋蟀,就会放炮仗庆祝。
有德士村村民透露,每年捉蟋蟀收入占家庭收入三分之一,一般都在14000、15000元,一个人多的也可以月入近2万元,少的也有4000、5000元。
+13
每年给县里创造效益超千万元
前几年,延津县蟋蟀民俗文化协会会长王秋国曾表示,每年8、9月份,延津县130多个村子70%以上的农户都投身捉蟋蟀,当时延津县已有13个蟋蟀交易市场,分早市和夜市。
杨立会称,保守估计,蟋蟀市场每年给县里创造效益超千万元:“那么多收蟋蟀的客商过来,吃住不在县城,就在村里。许多村民把家里改造成宾馆,有的还在市场边盖有酒店,还对外摆摊出租,这些都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