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储钱策略得宜才可财务自由 30岁至40岁间应分3阶段储蓄

撰文: 经理人
出版:更新:

金钱可以买到快乐吗?《金钱超思考》回答,花钱本身带来的快乐,不如想像得多,愉快感其实是来自钱用在对的体验、对的人身上。

想要存钱,真的这么困难吗?(《华尔街狼人》剧照)

不过,这代表要获得喜悦,还是得掌控自己的财务才行,因此书中强调,用钱能买到的应该是自由,存下多一点钱、拥有多一些资产,就有余裕做更多喜欢的事情。

但储蓄对很多人来说非常痛苦,每个月赚的钱已经不多,还不能买喜欢的东西、过舒适的日子。即使到了年底出现“为什么工作这么久,还是一点钱都留不住”,新的一年开始,仍然无法改变自己理财的习惯。

想要存钱,真的这么困难吗?

相关文章:【理财】职场新人短期储蓄秘技!每月小额存钱 这样储出投资本金

+11

存钱好处不容易看见,拉长时间才能察觉效益

认证理财规画顾问(CFP)王丽文提到,存不了钱,根本原因是“想要的太多、需要的其实没那么多”,加上现在整体生活品质提升,消费选择与水准逐渐增加,一年没有出国一次,在同事之间好像就有点奇怪,因此,存钱难度愈来愈高。

她指出,存钱是强求不来的行为,很多人想瞬间扭转理财行为,反而会因为过于苛刻、生活型态转变太大而失败,就算逼著自己储蓄,也容易半途而废,或存到一点钱之后马上花掉。

另一方面,短期之间多存 5 万元、少存 5 万元的效果不明显,对人的激励效果有限,想养成储蓄习惯,就要拉长时间,让储蓄产生的效益可以被看见。

《金钱解答》里提及,我们的脑袋享受实现目标的感觉,远远超过于累积金钱,所以存钱的第一步,不是决定每个月要留下多少钱,而是先想像未来的模样,结婚、买车、买房等等,试著比较走到这些人生阶段时,有没有储蓄会如何影响自己。

相关文章:【理财】不整理月结单、浪费闲置现金 6大常犯理财错误即戒无误

+8

建立存钱的正向循环,存到目标金额别怕花掉

设定目标之后,再回推算每月要准备多少钱的方法,像是你希望两年后有一笔 12 万的旅游基金,每个月就存 5000 元,这样的做法称为计划性消费,更有办法激起储蓄的动力:有明确终点,会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奋斗。

这么做也能避免冲动性消费,王丽文观察,太多人急著满足“当下想要”的需求,才会花光每个月的收入,如果采取计划性消费,过程中说不定能发现,其实没有那么想要那件物品,反而省下一笔开销。

可是,等到存款期满、付诸行动之后,不就又得从头开始吗?她认为不需要觉得可惜,一方面犒赏自己达成目标,另一方面则是已经养成了储蓄的习惯,考虑展开执行时间更长、目标金额更大的计划时,也会更有信心做到。

当然存钱的路途中,除了银行帐户之外,储蓄险、基金定期定额等理财工具,可以加快进度或确保钱能够留下来,王丽文便提供 3 种不同阶段,应该留意的事项或适合的工具。

【理财】我们与富豪的距离?白手兴家的人都有这五种“生活习惯”

+4

30 岁、30~40 岁、40 岁的“存钱策略”不一样

每一个人、人生每一阶段存钱的目的,以及方法都不尽相同,但不变的是,愈早具备意识与准备,就能开创拥有更多选择、更自由的未来。

她提醒,挑选工具时要考量目标属于短、中还是长期,以免资金“卡太死”。像是买车、出国旅游等 2~3 年的短期目标,储蓄险就相对不适合,因为多数最短投保年期为 6 年,提早解约并不划算。

最后,经常可以看到储蓄率要达收入 30% 的说法,王丽文再次强调,达成这个标准当然没问题,但与其追逐储蓄比率,不如回过头想想“为什么自己要需要这笔钱?”更有办法激励自己存钱。

+6

30岁

目标:养成储蓄习惯,可先以短期目标为首要选择

存钱策略:从约束力较高的工具入门,像零存整付、ETF定期定额,或是储蓄险等,建立起长期、规律的储蓄习惯

30~40岁

目标:担负更多责任,能有突发性支出

存钱策略:储蓄分为不同单位,例如每月1万元可拆成各5000元,有时需求时可先动用一部分,以免整套存钱计划都泡汤

40岁

目标:支出逐渐稳定,开始规划退休资金

存钱策略:想想自己要过甚么样的退休生活,同步提高储蓄力道度,找寻更多投资方式,资金到一定金额后,也可寻求专人理财

【本文获“经理人”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