揾工|抱“这态度”比懂IT更重要!7种技能及心态未来职场最渴求
编按:很多人在整理CV履历表时,总努力着墨在自己的经验与专业技能有多好。的确,这些都是重要的,但在新上及HR眼中,其实求职者的职场态度及软技能亦一样重要。
以下为《香城职涯:被时代改写的就业生态》一书节录内容,若大家身负以下7种态度及软技能,相信你会更容易赢得新东家的赏识。
历久常新的职场态度和软技能
以不变应万变是出自道家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即使世界正在急速改变,经验告诉笔者,某些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的处事态度和方法,在未来的日子仍会有其用处。
1.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每个能够找到自身市场价值和定位的公司,必然是在为社会、为大众解决某些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的能力,依旧是大部分老板长期在寻找的员工特质。虽然在科技的庇荫下,感觉上世界变得更紧密、相互连接,日常生活变得更便利,上一代的人经常会感叹“今天的世界很美好,今天的人很幸福”,笔者没有不同意,但也会时常反问自己“今天的世界到底有更多抑或更少的问题”?每个人看法不一。过去的世界并没有在持续地平衡发展,以及人类对于无限方便的渴求,还没被发现或等着被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没有上限的。
若你希望借着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成为受欢迎人才,第一步应该是探索和了解已存在或正在形成的问题,如果对于这些问题抱有同理心就更理想,亦即是有解决的动机。每当被问到已存在的问题有甚么时,笔者都偏向先举出前文提到的联合国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正好充分阐述了 17 项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涉及不同层面的本地和国际持份者。
当然,你并不一定需要像上一章〈Steven:加入联合国驰援非洲〉中的主角一样,千里迢迢踏足有最显著问题存有的非洲,以外交形式第一身引入资源。例如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排第四的优质教育(Quality Education),笔者在结识良师香港(Teach For Hong Kong)创办人陈君洋(Arnold)之前,一直不认为在香港这个已成功实施 12 年免费教育的地方,教育是有需要着眼的问题。
Arnold 作为本地教育制度下的胜利者,当年十优资态升学哈佛大学,毕业后回流本港,大可继续善用头上光环,成为中环精英。然而,他意识到本地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严重问题,决定跳出舒适圈,投身以复杂见称的本地教育界,希望让新界学生也能感受港岛学生的多元化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培养好奇心。
让 Arnold 立定志向背后的原因,正正是他因自身优势,多年来成功牢牢紧握了大部分社会资源所衍生的不安全感。在每个人都是持份者的教育界打滚,Arnold 每天都在解决新问题,师资、老师认受性、家长和学生的取态,是当中数个相对顽固的问题。解决问题始于发掘问题,而笔者圈子中最成功的人,往往便是那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问题的人。
相关文章:月薪逾2万每天只在整Excel表? 事主叹想转工网民却错重点…
2. 创新和创造能力
另一个老生常谈的技能是创新和创造(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能力。
近几年,新创公司出身的人在求职市场上的议价能力逐渐提高,不少雇主看重的是他们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在这必须强调的一点是,相对能够想到新概念(Idea)的能力,市场上更重视的是“把概念落地”的能力。相信我们很多人曾经在看到一个成功的产品或企业时,觉得自己也有过相似的念头,顿时后悔自己慢了一步,被人捷足先登。会天方夜谭只是一个故事的开场,能够把事情实际做出来的人却有限。
在笔者圈子中,凭借初创经验成为职场新贵的不得不提梁佩珈(Rebecca)。当年一起踏进校园一起毕业的 Rebecca,在有感 Fresh Grad 机会成本较低,Nothing to lose 的前提下,选择了一个跟大多数港大同学不一样的工作环境,到一家当年不为人知的台湾初创 KKDay 任职香港第一号员工。
结果,当朋友圈子里的伙伴将要完成两三年期的企业管理见习生(Management Trainee)培训时,Rebecca 已经晋身为该家不再籍籍无名的旅游初创公司之香港和东南亚区总经理,工作内容包括支撑八位数字的公司营收和管理双位数字的员工,她也成为各大报道初创新闻媒体的常客。很快就有行家留意到 Rebecca 以年轻为本钱的非一般创造能力,促使她辗转加入一间龙头娱乐公司,以 Intraprenuer的身份帮老牌企业进行数码转型,再创造新的价值。
相关文章:新冠肺炎|公司准在家工作 该还要求加人工吗?疫情带起6个提问
3. 沟通和待人接物技能
Intraprenuer,无正式中文译名,或可称为内部企业家,泛指在大型组织内进行企业家行为的人,透过内部创新来为组织拓展新价值或业务。科技的进步是一柄双刃剑。在网络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机会比较多,但这并不代表沟通(Communications)和待人接物(People Management)的技能,在今天和明天的网络世界失去重要性。反之,因为接触机会减少,如何在有限的会面时间内发挥这些技能,变得更加关键。在缺乏足够实体相处下沟通,进一步考验人们如何展示身为一个同事、一个老板、一个下属的同理心(Leading with Compassion),在作出每个发言前,都需要充分考虑对方的处境,感同身受地作出适当的人性化回应和决定。
4. 开放心态和科技接受度
开放心态(Openness)和科技接受度(Technology Adaptability)均是理想员工条件的不二之选。Change is the only constant,这是我们不太愿意接受的事实,毕竟我们本质上面对改变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安感。开放心态当然不止于科技层面,而是涵盖对所有新事情保持一种不抗拒性。尝试的成功机会是一半一半,不做的机会却是零。世界首富、Amazon 创办人贝索斯(Jeff Bezos)曾提出,世界上可以存在并持续发光发亮逾百年的企业寥寥可数,背后主要因为很多已经达到成功的大公司,对接纳新科技十分有保留(very reserved),以致出现延后或错误决策。
企业如是,人也如是。在 2021 年开始被时代淘汰的不单止抗拒科技洗礼的旧式企业,还有不愿意开放自身、不与新科技同行的公司管理层。对全球最大的科技推动者(technology enabler)微软香港区一姐陈珊珊而言,疫情就好像一面镜子,清楚地把公司领导阶层归类。而定义新世代领导的并不是有没有电脑或程式相关背景,更多的是对于“以科技主导的未来”有没有一份憧憬和想像。
“Do changes concern you or excite you”是一众科技公司常用的开场白。根据美国猎头公司海德思哲(Heidrick & Struggles)调查报告显示,2021上半年的整体行政总裁更换率历史性地升至 10%,反映不少公司渴求寻找新领导层部署未来。幸好,诚如陈珊珊在本书引言中提到,香港大型蓝筹公司中与微软达成合作的比例高达 90%,港企愿意转型的情况尚算乐观。
相关文章:揾工|LinkedIn预测本年5大职场趋势 打工仔除在家工作还有要求
5. 国际观
在世界一体化、主要经济体系角力渐趋恒常化,以及政策变化影响日常经营的大环境下,国际观(Global Mindset)也从可有可无逐渐变成职场必备基本条件。
特别是身处像香港般的外向型经济体系,无论公司规模大小,经营上少不免必须跟跨地域的持份者保持交流,对方可能是你的客户、供应商、投资者或者分销商,而他们的经营状态难免会受所在地的政策和社会状况影响。能够紧贴时事作出适时决定的生意伙伴,将会是他们的合作首选,也理所当然地会成为雇主招才时的最佳对象。
6. 敏捷灵活性
敏捷灵活性(Agility and Flexibility)是疫情年间遗留的另一个必备工作态度和技能。这除了代表可作出灵活的安排外,同时亦意味着能接受灵活的要求。曾有研究指出,现代人平均每天要做多达 75 项大小决定,在环境变化愈趋频繁的今天,数字只会有增无减。能否接受灵活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模式,都体现出一个员工的特质,也是劳动市场对于求职者的期望。
而在笔者的工作范畴,其中一项不得不掌握的敏捷灵活性项目,便是适时自我增值,时刻学习使用最新的生产工具(Productivity Tools),避免长时间一成不变。愿意通过定时 unlearn 和 relearn 来配合时势变化,是不可或缺的成功特质。这特质的极致例子,可以类比〈Hilton:从星洲奔往世界的数据分析师〉中的 Hilton,在掌握最新职场脉搏后,决心从头开始,拥抱未知,灵活以对。
相关文章:揾工|投身10大新兴行业减失业风险 不懂大数据、AI还有这些选择
7. 情绪智商
最后,是笔者个人最看重,也最着力发展的情绪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EQ)。虽然说人类与机器最大的差别,是人类能够作出经过情绪考虑的决定(情绪判断),但这带给人类的不一定是优势。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失去情商的时候,也会经历过一些别人失去情商的状况,尽管我们都清楚知道理智(Rationality)的重要性,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掌握这项技能, 所以若能够以高度情商处理事情,也不失为一个应向理想雇主展示的自身卖点。
书名:《香城职涯:被时代改写的就业生态》
作者:黄荣锟(Ivan),全球最大型就业网络LinkedIn(领英)HK公共事业部负责人,同时是本地职场类人气Podcast“香城职涯Career Saucing”频道主持人。
【本文获“非凡出版”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