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白宫梦举步维艰 突显理念与行动的矛盾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一年半前,希拉里意气风发宣布再逐总统梦,那时她也许没有想到会与对手特朗普合演美国史上最龌龊的大选。从法学博士、活跃争取女权、第一夫人、参议员、国务卿到总统候选人,为何这位资历丰富的政治家,面对满嘴胡言的对手,选得如此吃力?

希拉里今年再竞逐总统宝座,盼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总统。(Getty Images)

1969年,正是美国反越战情绪甚嚣尘上的时候,反战的主力之一自然是年轻人。这一年,在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毕业典礼上,一位共和党的参议员演讲,谈到示威人士主要是精英阶层、离地万里时,台下的学生气愤不已。此时希拉里.罗登(Hillary Rodham)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张口就说:

“很久以来,我们国家的领导人都把政治当成一门有关‘现实’的艺术,但从现在开始,政治应该成为一门‘如何让不现实成为现实’的艺术。”

之后的演讲内容,完全是挑战参议员的每一句话,说出了学生们心声。希拉里很快上了头条,被誉为“新一代的声音”。作为学生领袖,她第一次感受到类似政治人物的兴奋感,也开始想像也许某一天能站上更大的舞台。40多年后的今日,希拉里真正站在竞选美国总统的舞台上,这番演讲内容,尤其美国政治是否能够在她的主导下跨越“现实”挑战“不现实”,成为一种颇富深意的映照。

1969年,希拉里从卫斯里学院毕业,并代表学生上台演讲。(Getty Images)

美国在冷战后迎来全盛时期,“美国价值观”在内务外务的决策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其政治体制中因考虑到制衡而设下的重重关卡,加上急遽万变的国际形势,令美国执政者时常不能做到价值观与施政统一。希拉里如今面临的危机,实际上是美国整体政治发展的一个缩影。

希拉里出生在美国芝加哥城边陲,父亲是典型的保守共和党人,母亲有着与当时社会环境、家庭婚姻条件所不匹配的智力和野心,只好大量倾注在自己女儿身上。

马丁路德金感召

1966年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上午,教区的新任牧师带希拉里等一班少年来到芝加哥城内的交响乐大厅,听马丁路德金的现场演讲。希拉里第一次听到“种族隔离”的概念,这位来自南方的黑人领袖为少年希拉里打开一扇大门,带给她在当时美国来说左倾、进步的思想。

早在美国独立初期,独特的地缘政治、自然环境、宗教背景和早期被殖民记忆便奠定了之后驱动这个国家对内、外政策的意识形态,有人用“美国例外论”来概括。

美国不似中国般受复杂的邻国国界争拗困扰,其内陆又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人力资源,本可以做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式发展,易于酝酿保守思想。然而美国人崇尚“自由贸易”,又受到法国古典自由主义加宗教的影响,因此“自由、民主、平权”思想在美国历史上占据主流。

正因以上的价值观,令美国政治人物,甚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时常不由自主流露出来满有使命感的特性。越战后期反战潮来到芝加哥时,希拉里骗家人说去城里看电影,实际开车进城围观反战游行。当时市中心的警察正在镇压示威群众,希拉里在人群中认出很多自己的中学同学,深受震动。于是她开始帮受伤的示威者急救,并对同去的朋友说:“你看现在发生的这一切,看起来很混乱,其实很美好。反战为我们开了一条路,这就是我们一代人要走的方向。”

妥协培养出斗士

12年当阿肯色州长克林顿的州长夫人的经历,希拉里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政治游戏的现实,和女性角色带给她的限制。表面上一步步妥协的希拉里,心里埋下了“斗士心态”的种子。她开始亲自上阵,成为克林顿在政治选战的经理人,并最终辅佐克林顿竞逐白宫。

之后的剧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就在1992年比尔克林顿竞选期间,名模珍妮花爆光与克林顿的婚外情,数年后又爆出莱温斯基性丑闻。私生活可能对政治生涯造成的毁灭性打击,令希拉里进一步强化了“不公开”、“保密”的行事作风。在公共事务领域,作为第一夫人的希拉里带头推动的医疗改革,却受到意想不到的挫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她的改革计划缺乏透明而遭到国会和公众的反弹。

美国新总统一诞生,直播节目〈01烽火论坛@白宫新主人〉,请来主持谢志峰及一众学者嘉宾,为你即时剖析最新环球政经新局面,11月9日(开票日)下午5时准时直播。(按此一键加入行事历

 

走上建制派之路

即使如此,经历这一切的希拉里彻底蜕变为一名斗士。就在克林顿任期结束不久,希拉里开始了8年的纽约州参议员生涯。加上之前8年第一夫人经历和之后的总统竞选,她彻底由1960年代反建制的学生领袖,变成了政治负担沉重的建制派。而她的施政行事,也似乎与早年所崇尚的“自由、民主、平权”理念渐行渐远。

以种族问题为例,大部分美国人都知道特朗普曾经在电视上公开质疑奥巴马是否出生在美国,而也正因如此,奥巴马随后在白宫记者招待会上“公开羞辱”特朗普,建议他应该首先质疑美国是否伪造登陆月球。然而,维基解密档案证明,事实上早在2007至2008年间,希拉里阵营中的政治顾问就质疑奥巴马出生地、甚至穆斯林倾向,并考虑以此作为打击对手的筹码。虽然如此,希拉里本人并没有在之后的选战中公开质疑奥巴马。

耐人寻味的是希拉里长期以来塑造出关注人权问题的形象。2003年爆出美军虐囚事件,当时焦点全在小布什政府。实际上作为参议员的希拉里出席过多次有关战俘情况的汇报。在一次讨论到水刑的汇报中,希拉里曾问:“你们确定这种手法(水刑)足以让我们拿到有用的情报吗?”

刚过69岁生日的希拉里逐梦白宫。(美联社)

如今,正因为理念与行动的脱节,一部分美国人开始逐渐厌倦政客们挂在口上的“政治正确”,对传统路线失去耐心和信心。希拉里的药方,经济上加强国家干预、外交上加深国际参与、理念上继续推崇自由民主,本是理性上唯一能成立的解决方法,却成为鸡肋。而特朗普所谓的另辟蹊径,经济上更放任自由、外交上转孤立主义减少耗损、理念上实用主义,是不是又真的能如他本人信口开河般,施政时畅行无阻呢?

特约撰稿:陆克曼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