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今年侦破3715宗网购骗案拘477人 乐园演唱会票占3成
警方针对网上购物骗案,今年总共七轮的“铁将”行动中,一共侦破3,715宗骗案,涉案金额2326万元,拘477人。其中在最新一轮行动(本月3至17日),以“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及洗黑钱罪拘捕65人,分别41男及24女(年龄介乎14至68岁),案件牵涉579 宗,总损失金额达760万元,当中最高一宗损失金额达200万元,受害人售买大批玩具模型时受骗。
骗案手法千遍一律,均过数后卖家不见踪影,甚至会扮买家,俗称“弹票党”,用不能兑现的支票支付,或演变成“找钱党”,故意显示入数金额比原定金额高,再要求卖家归还多余款项。警方呼吁,市民下载防骗视伏App“Scameter+”,输入网店资料,即时评估诈骗风险。
警今年侦破3,715宗骗案 已达去年全年宗数4成
警方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署理高级警司许绮惠指,网购骗案2021年录得6,120宗,至2022年已升幅至8,735宗,今年总共七轮的“铁将”行动中,一共侦破3,715宗骗案,涉案金额2,326万元,拘477人。行动中,检获一批手提电话、电脑主机、电子记事簿、支票、银行提款咭、银行信、电话卡等证物。
常见骗案出现在社交媒体或推销网站,当受害人感兴趣主动联络卖家,卖家会要求先付款后送货,当买家将款项存入户口,卖家便会失踪。而骗案类型分布中,主题乐园、演唱会门票、旅游套票等占最多,高达3成;饮品及食品则占17%;贵价名牌时装手袋,以及家庭电器及电子产品这两类,则分别各占13%。
“弹票党”演变成“找钱党” 故意入多再要求归还
警方亦发现,骗徒散落不同平台,包括本地、海外、国内网站 ,以及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网店上的帖文口径与真正商家一致,惟未能看到店方买家评价、开业历史,让消费者难辨真假。
许绮惠亦指,骗徒普遍手法亦会扮买家,俗称“弹票党”,在购物平台上物色高级产品,用不能兑现的支票支付,当买家看到户口帐面结余,便拱手相让将商品寄出。待支票失效,始发现付款失败。
骗徒手法亦作出变奏,由“弹票党”演变成“找钱党” ,同样用不能兑现的支票购物,并拍摄了入票存根,故意显示入数金额比原定金额高出数千、数万不等,再向卖家表示“我入多咗,过返比我” ,卖家不虞有诈便会汇款给骗徒。
网购诈骗集团以同一IP地址登入连接VPN 开设专页呃人
高级督察陈颖表示,今轮行动中侦破的104宗骗案涉及同一集团,集团由去年7月至今年1月,短时间内在社交平台开设新购物专页,摆放流行的产品,例如演唱会门票,并以平价出售作招徕,共骗121名受害者25万元,买家往往透过转数快付款后,便与骗徒失联。
警方在3月14日,在全港多区锁定集团6人,4男2女,年龄介乎 24至 68岁。警方发现,集团的傀儡户口从同一IP 地址登入, 再连接一个VPN虚拟私人网络 ,试图掩饰身分,警方已成功起回该VPN 伺服器,相信已瓦解集团。
警方呼吁,市民在网购时,应心拣选卖家,尽量选拣官方网站。若卖家经常敦促希望尽快完成交易 ,但以个人名义户口收钱,绝少用公司名义户口,则需格外留神。在出售货品时,亦不要单凭入数收据,就相信收款成功,应向银行核数。由于支票入数需一至两日核对,卖家应避免用支票交易,并检查银行户口可用结余,而非帐面结余。
警方推出防骗视伏App“Scameter+”,资料库由警务署核实定期更新,市民若输入网店名称、电邮、电话或收款帐户,便能即时评估诈骗风险。程式显示结果便会有4种颜色,红色标示属于高风险,与警方记录的诈骗案有关:橙色标示属于中高风险,有关商舖曾被举报;黄色标示提防有伏 ,相关电话与诈骗电话相近;紫色标示则未有记录,但仍需警惕。程式亦能查阅及分享防骗资讯, 接收最新推送消息,为市民辨识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