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骗后常自责 向晴轩:两成苦主有自杀风险 吁包容接纳助度难关
近年电骗案无日无之,损失金额庞大,以2022年首10月计算,骗案宗数逾2.2万宗,较2021年同期约1.5万宗急增四成多,被骗金额更高达39亿元。部分受害者损失“棺材本”之余,更背负庞大债务而被追数,最终要变卖自住楼还债。不少受害者受骗后情绪大受困扰,经常怪责自己:“累人累物,唔死都无用。”明爱向晴轩表示,过去半年涉及骗案的求助个案中,每5个求助者就有1人有自杀风险,建议受害者的亲友应尽量以包容、接纳及不指摘的态度对待受害者,协助他们度过难关。
明爱向晴轩18288热线于2022年4月至11月期间,共收到225宗与骗案相关的求助,每月平均有28.1宗,7月至11月平均每日有1宗,所有个案涉及的财政损失逾1.18亿元,单一最大宗损失金额为1,100万元。逾70%受害者有借贷情况,当中八成欠债涉及多于1间银行或财务公司,部分受害者最终要变卖自主楼还债,甚至申请破产。
明爱向晴轩督导主任蔡泳诗及危机辅导员黎凯婷受访时指,过去一年接触不少骗案受害者,并形容他们通常不愿意透露受骗经过,往往“收埋喺心入面”,但又翻覆回想事件或翻看银行纪录,令情绪变得波动。二人指受害者既害怕别人“笑佢蠢”,也担心其他人不相信他的说话,故需要较多时间才能放下戒心,将真实的想法告知社工或辅导员。
受害者因受骗损失金钱,甚至欠债被追数,难免影响家人及朋友的关系,故时常感到羞愧、内疚及自责,心情自然低落,经常自怨自艾,说一些怪责自己的说话,例如:“累人累物,唔死都无用”、“好蠢,点解会咁蠢?”、“个个人都唔呃,点解拣我嚟呃?”、“自己无用啦”等。过去半年的个案中,有20%的个案经社工评估后有自杀风险,即每5个求助者就有1人有自杀风险,部分有伤害自己的行为,需要报警及召救护车处理。
蔡泳诗及黎凯婷续指,受害者致电热线求助时,情绪有时并不稳定,社工及辅导员亦会多加注意,并先了解其遇骗经历及肯定其感受,机构会以包容、接纳及不批判的态度,提供聆听空间,“因为好多时佢(受害者)讲出嚟,已经被(家)人指摘”。
二人解释,家人或朋友之所以指骂受害者,某程度也是替其不值及肉痛。华人家庭较不善于表达情感,以致这种感受往往演变成愤怒及指摘,令受害者受到二次伤害。部分亲友担心受害者再度受骗,甚至使用强硬手段管制其生活,例如不让他使用社交平台或规管其资金等,导致双方再难建立互信。
发生骗案后,要家人对受害者完全包容、接纳及不指摘,是有一定难度,尤其部分个案件的亲友亦饱受追数公司淋油及电话滋扰,故难以平心静气对待事广。但二人强调亲友的支持十分重要,不少受害者的情绪能够平复,主因是得到身边人的谅解。当亲友接纳受害者遭遇不幸的现实及给予关怀,可令他们得到力量,甚至重新定义不幸事件,令他知道受骗不是自己的错。
现时明爱向晴轩18288热线可为受害者提供即时咨询债务的处理方向和纾缓情绪困扰,协助渡过债务危机,并有义务律师研究如何处理债务,包括债务纾缓、债务重组或破产等。如受害者需要长期家庭关系辅导,机构也可转介到其他社福机构。
受害者受骗后的身心反应:
情绪方面:震惊、羞愧、愤怒、无助、绝望、内疚、悲伤、抑郁和焦虑
思想方面:无法集中精神、重复思考被骗过程、灾难化思想、质疑及责骂自己
生理方面:失眠、食欲不振、手震
行为方面:自我隔离、对人失去信任、强迫性反复行为、自残、自杀
骗案受害人求助热线(由专业社工接听):
明爱向晴轩热线:18288
财困压力辅导热线:3161 0102
骗案受害者情绪受困,可以向哪些机构求助?
骗案受害者可致电明爱向晴轩热线:18288求助,更多资料请按......
骗案受害者身心有何反应?
市民被骗后在思绪及生理等各方面都会出现负面反应,包括羞愧、愤怒、无助、内疚等等,甚至泛起轻生念头,亲友不宜苛责,并且要及早求助,更多资料请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