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防撞缓冲板气体爆炸酿一死 专家:疑泵过量气体或涉操作失误

撰文: 陈傲淇
出版:更新:

葵涌货柜码头一名男工人今早(15日)为船只防撞缓冲板进行压力测试,注入气体期间突然发生气体爆炸,男工登时被强大气流飞弹两层楼高、至10多米外,堕地重伤昏迷,送院抢救证不治,现场亦有一名男工人被碎片击中受伤,可见爆炸力强劲。
香港工程师学会专家司徒家成接受《香港01》访问,指防撞缓冲板供庞大货柜船在码头埋岸时,提供缓冲卸力作用。缓冲板结构复杂,使用前需进行“试漏”测试,以确保海水不会从外渗入。而测试过程,需将低压缩气体注入缓冲板夹层,怀疑人为操作失误,将过量气体泵入引致爆炸。不过,他指目前只看过相关图片,认为意外真正成因仍有待调查确实。

香港工程师学会专家司徒家成分析事故成因。(资料图片 / 余俊亮摄)

香港工程师学会机械、轮机、造船及化工分部前主席司徒家成表示,船只防撞缓冲板一般放在货柜码头停泊位,供4万吨排水量以上的货柜船埋岸时,提供缓冲卸力作用,以致碰撞时不会产生火花,船身不会变形。

而防撞缓冲板一般的构造,内层由俗称“豆腐格”的铁架作支撑,再加铁板烧焊,外层再由高密度塑胶包裹。由于缓冲板由铁链吊着,在岸边固定,会受潮涨影响,并会浸在水中。缓冲板在使用前,需进行“试漏”工程,从外泵气增压,以测试焊缝接合位会否漏气,海水能否从外边渗入。

司徒家成指,一般“试漏”测试,都是以低压缩气体,约0.2巴的压力,将气体注入缓冲板夹层,慢慢增压,这种方法一般不会制造如此大的气流,能将工人飞弹至10米外。另一是气密测试,其压力为7巴。而事故中,气体发生爆炸的原因,怀疑应是压力过高,不排除是人为操作失误,突然将压缩气体大幅增压高过7巴,才会产生出如此强烈的爆破。

而另一种方法,则使用风煤樽,由乙炔(C₂H₂)混合氧气产生的气体,注入缓冲板夹层。不过,这种做法会使气压十分不稳定, 正常情况下不会使用。而且在“试漏”工程进行期间,工人不应站在“试漏”物件上,可在附近向它洒枧水,观察会否出现泡泡,便能知道物件是否密封。司徒家成看过相关图片,指仍未能肯定意外成因,有待调查确实。

若工人错误使用风煤樽注入气体,亦有可能产生危险。(黄伟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