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虐畜案如查命案须顶证凶徒:动物有口不能言 天眼成破案关键
近年不时发生残忍的虐待动物案,但动物“有口不能言”,不能讲述受虐经历,除了靠好心人举报外,还可如何顶证凶徒?现时全港有13个警区已成立专案小组调查虐待动物案,由刑事侦缉队人员兼任,他们分享经验指,“天眼”往往是关键线索,如去年大埔虐猫案便是一例,把凶徒绳之于法,并判囚1年,属去年同类案件的最重刑罚。有犯罪心理学专家指,虐待动物者普遍性格都是内向孤僻、自卑感较重,易把怨愤转移到容易征服的对象,除了动物,甚至可能是孩童。
警方去年接获68宗疑虐动物案
现时警方就虐待动物案,主要有实行了6年的“动物守护计划”,以及自2008年起,陆续于13个警区成立专案小组,调查虐待动物案,有关警区包括油尖、旺角、元朗、屯门、大埔、荃湾、中区、湾仔等,专案小组由刑事侦缉队兼任,全天候待命。
据警方资料,由2014年至2016年,警方就虐待动物立案调查的有224宗,并拘捕78人,但截自去年9月,只有39人被定罪。支援科警司(策划行动)黄德长表示,最大的困难是“动物无八达通,唔识讲嘢,就算系(人)命案都有好多蛛丝马迹。”
去年大埔虐猫案 闭路电视片段揭发案件
不过这不代表虐待动物狂徒能逍遥法外,因人在做,“天眼”在看。去年5月轰动一时的大埔虐猫案便是一例,案发时是1名男子于1间单车店外,用尼龙绳绑1只流浪猫的尾巴,并把牠塞入纸箱当成波,抛上簷篷,再掷落地不断踢,反复施虐2小时,翌日单车店东主对店外一片凌乱感奇怪,翻查闭路电视片段后揭发案件。
大埔区总督察(刑事)郑则恒指,该案最困难是受虐的猫不知所踪,专案小组随即到附近的私人屋苑及屋邨,搜罗并翻阅时长逾10小时的“天眼”片段,靠对比衣物特征锁定疑人,终拘捕凶徒。
疑犯的谎言亦可靠“天眼”拆穿。郑则恒忆述,疑犯录口供曾称,他是想喂流浪猫却被咬,出于气愤才虐待。不过他指从片段可见,凶徒非但无喂过流浪猫,更见起初用电筒周围找猎物。最后该案虽无受害动物现身,亦无目击证人,但仍能靠“天眼”把凶徒绳之于法,该男子被判1项残酷对待动物罪,判囚1年,是去年同类案件的最重判刑。据《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条例》,任何人使动物受不必要痛苦,可处罚款20万元及监禁 3 年。
爱协:市民近年保护动物意识加强
另爱护动物协会检核部总督察梁兆麟表示,在“守护动物计划”下,协会从警方接收近70只被疏忽照顾的猫狗,全部已找到新主人领养。他又指协会近年不时收到市民举报指,有人用丫叉、石头射白鸽,甚至有举报指“酒楼摆条鱼,放喺鱼缸,又唔食。”反映市民保护动物的意识加强。
犯罪学家︰向弱者施虐图获征服感
城大犯罪心理学专家黎定基表示,虐待动物者普遍性格内向孤僻、自卑感较重,不敢反抗权威,故将怨愤转至易征服的对象,如孩童及动物。他们认为动物与人命有别,而猫就是其中一种被他们视为弱者的目标,因猫虽敏捷,但反抗力较弱,而其中一类施虐者听到动物凄厉叫声,会感兴奋,属仇恨心理的发泄,过程中获取快感。黎定基指,该类人士通常有性格缺憾,与个人成长经历有关,可透过药物及心理行为治疗缓解暴力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