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垃圾槽|屡噬清洁工 工会倡改用“推桶入升降机”收集垃圾

撰文: 杨倩
出版:更新:

屯门山景邨景乐楼周五(22日)凌晨发生飞堕垃圾槽的夺命工业意外,造成一名58岁男清洁工人身亡。本港过往屡次发生同类惨剧。其中2017年“冬至”,71岁清洁男工人罗裕锵,在马鞍山锦泰苑锦邦阁工作期间,疑堕入垃圾槽,被困在30楼及29楼之间,送院抢救后宣告不治。
惨剧发生后,政府曾加装金属条以收窄垃圾槽口。但遇到堵塞,工人仍需要探头去清除障碍,始终未能根治问题。有工会提倡采用“推桶入升降机”的方式收集大厦垃圾,防止工人发生意外。

2017年“冬至”惨剧后,死因庭裁定清洁工死于意外,建议劳工处或职安局向清洁工人提供清理垃圾槽淤塞的训练,提高安全意识;而物业管理公司应在垃圾房门外张贴警告,以及确保垃圾槽口上锁。

清洁工人职工会2019年曾走访17条公共屋邨以了解政府改善措施,基本上全部已收窄每层的垃圾槽口,主要是用三条金属条将原本直径约20吋的圆型槽口,每边合共框细约3至4吋至长方形,避免工人直跌入槽。

但工会发现,收细和加高槽口不等于解决问题,劳工处职业安全指引建议要带安全带、摆放铁棍等工具工具清理堵塞,告示提醒不能把身体伸入槽管等等也并无实质效用,垃圾槽管道容易塞,始终依赖工人探头、伸手去做,清理时上层垃圾掉下时亦可能击伤工人。缺乏训练的情况依旧,也有工友指使用安全带不但麻烦,不少工作场所根本没有相关的工具和设置。

+3

清洁工人职工会组织干事梁芷茵上月于电台节目表示,任职清洁工人不需任何培训或专业就可入行,很多散工,在职训练根本是空谈。清洁工作量大,而且基本上是一个人完成,单人情况下,使用安全带是否真的安全仍然成疑。

梁又提倡采用“推桶入升降机”的方式收集大厦垃圾,既可防止工人发生危险,也避免垃圾包因落槽而破烂,导至垃圾四溅及臭味四散的问题。惟梁芷茵又指,至今很多屋村不转用此方式,除成本考虑,原因之一是怕住客投诉垃圾搭䢂。工会希望加强公众教育,只要包好垃圾,错开繁忙时间收垃圾,既能维持环境卫生又可保障工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