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经纬案】监警会“捉鬼”问卷寻泄密者无果 文件将加标记保密

撰文: 邱靖汶
出版:更新:

监警会去年审核前警司朱经纬在雨伞运动殴打市民郑仲恒的投诉期间,内部资料包括朱以“手臂的延伸”作辩、投票结果等,在多间传媒报道曝光。监警会事后成立特别专责小组,向委员及秘书处职员发问卷调查“消息”来源,早前已完成研究,未能找出泄密者,但推出新保密措施,包括限阅文件加标记等。不过有委员不认为监警会保密制度失效,指朱经纬案是个别事件,“泄密可能因有委员、职员或警方人员对事件有强烈想法。”亦有委员指,泄密可能只是无心之失。

监警会在审视朱经纬的投诉时参考了12段相关影片。(DBC新闻截图)

该特别专责小组是于去年9月监警会的内务会议,全体委员一致同意成立,由5名委员组成,检视处理机密资料的内部程序和守则,检视范围包括所有和投诉个案相关的机密资料、传媒报道及未经授权而被披露的资料。

外人入办公室 职员须先电邮通知

据悉,监警会于今年3月,曾向委员及职员发出84份非强制提交的“捉鬼”问卷,内容包括有否传媒在报道刊出前,曾联络他们;若知道是谁向传媒披露资料,亦要写出该人身分等,结果有约90%人交回问卷,期间又指示职员就相关新闻报道制作时间表,以图记录“消息来源”。同时又加强内部保安,凡有外人进入办公室,职员均须以电邮通知全体人员,并在主要通道设栏栅,限制外人在办公室活动范围。

监警会指,未能证明资料外泄原因、途径或是否与监警会人士有关。(资料图片)

无证据显示外泄原因途径 或是否与监警会有关

就调查的结论,监警会发言人接受查询时回应指,小组研究显示,没证据显示或证明相关机密资料外泄的原因、途径或是否与监警会人士有关。不过监警会指,小组向委员会提出多项提升资料保密的建议,并获委员会接纳,包括限阅文件上加设标记,以便辨认收件人;每隔6个月向委员及职员传阅保密责任的条文及协议,以确保投诉人及被投诉人获公平、公正对待。

有时泄密只是无心之失,例如人员在公开场合讨论个案时隔墙有耳。
监警会副主席谢伟铨
谢伟铨早前成立智库“思筹知路”,研究城市规划及土地发展问题。(资料图片)

不过监警会副主席谢伟铨认为,新措施难以完全杜绝资料外泄问题,“新措施有提醒作用,但毕竟资料的经手人越多,便越难侦查泄密原因。有时泄密只是无心之失,例如人员在公开场合讨论个案时隔墙有耳。”

雨伞运动的投诉个案拖得太耐,而案件涉及重大公众利益,泄密可能因有委员、职员或警方人员对事件有强烈想法。
监警会委员梁继昌
梁继昌认为,有人泄密是对监警制度信心不足。(资料图片)

身兼监警会委员的立法会议员梁继昌则称,有人泄密是源于外界对制度信心不足,“如果制度够透明、令人觉得做到野,就无人需要泄密。”他又不认为监警会保密制失效,“雨伞运动的投诉个案拖得太耐,而案件涉及重大公众利益,泄密可能因有委员、职员或警方人员对事件有强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