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毕业后欠支援 宿位等足19年 专家﹕教局社署资源有落差
葵涌邨发生母亲勒毙智障儿伦常悲剧,育有3子女的46岁妈妈昨晚(4日)特别与细仔调房睡觉,至深夜将21岁智障长子勒毙,消息指死者上月尾因年满21岁,离开特殊学校寄宿院舍回家居住,消息指涉案妈妈持家有道,长子返家后便肩负起全职照顾者责任,不排除有人因照顾压力爆煲动杀机。
有专家指出智障学生毕业后支援不足,由教育局特殊学校转至社署的资源系统,而两者于资源上存在很大落差,包括轮候院舍时间长、服务不足,不少家长亦曾反映于子女毕业后感到十分辛苦,认为政府应增加家居照顾或上门暂托服务,让家长有喘息空间。
教育局政策下,现时特殊学校为学生提供12年免费基础教育及高中教育,一般入学年龄为6岁,学生需于12年后、即18岁完成中六后毕业離校,个别学生或因“合理原因”而延长学习年期。严重弱智人士家长协会主席黎沛薇指出,学校一般最多让学生延读1至2年,大多学生于20岁就需要毕业。智障学生毕业后,黎沛薇称其实他们的去向选择甚少,如果轻度或能力较高的中度智障人士可以轮候庇护工场,但如严重智障人士一般只能轮候社署服务例如宿舍等,但以中度及严重智障人士宿舍为例,轮候时间可长达10多年。
成年院舍轮候长达19年
现时中度及严重智障人士宿舍,需智障人士达15岁后方可申请,翻查社署康复服务中央转介系统轮候资料,截至今年6月中度及严重智障人士宿舍轮候人数分别为2531及2453人,轮候时间分别长达16及19年。黎沛薇指如家长无能力24小时照顾智障子女,随时要待子女达30岁才能获派宿舍,可想象过程十分漫长及沉重,尤其对无自理能力的智障人士,家长照顾压力十分巨大。
黎沛薇又指,即使社署有其他服务,例如日间家居服务或地区支援,但亦不足够,例如物理治疗或职业治疗等服务,一星期可能只获安排一小时服务,但智障人士其实需要较密集的训练或学习,方能学会一些技能或习惯,尤其于新冠肺炎疫情下日间及上门服务亦停摆。黎又指出,如果智障子女读书时由宿舍照顾,毕业后家长或会面对不懂照顾的困难,认为政府对智障学生毕业后的支援不足,存在很大“服务空隙”。
黎沛薇指出,虽然院舍是对部分无力照顾智障子女家长的迫切选择,但认为“院舍唔系万能,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亦指有家长亦会希望子女可以于社区生活,认为政府应针对照顾者提供足够社区支援,例如暂宿、暂托服务让家长有喘息空间,以及适当情绪支援。而对被照顾者亦应针对智障毕业生研究合适的照顾填补“服务空隙”。
香港弱智人士家长联会毅行者社区教育中心中心主任陈烨亦指出,智障学生毕业后,其实是由教育局特殊学校资源转至社署资源系统,而两者上存在很大落差,教育局于课程、安排活动上均比社署丰富及多元化,人手亦较充裕,相对社署轮候时间长,人手及服务亦不足,因此不少家长亦曾反映于子女毕业后感到十分辛苦。陈烨理解增加院舍宿位面对不少关卡,例如更改土地用途,认为如政府能弹性处理腾出土地当然理想,但社区上亦可以增加家居照顾服务或上门暂托服务,“等家长可以透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