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家居陷阱 5月白纹伊蚊指数倍增 专家吁通风地方点蚊香

撰文: 黎静珊 邓咏中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全球肆虐,造成超过41万人死亡,本港疫情反复,市民在家防疫,随时误堕杀人于无形的空气污染家居陷阱。端午将至,踏入炎夏很多人为了防蚊会选择点燃蚊香,专门研究有害气体的理工大学李顺诚教授提醒使用蚊香要小心“杀蚊同时杀你”,吸入化学物质得不偿失。而防疫为先,也要注意清洁剂用量,避免吸入过量化学物质。

5月白纹伊蚊指数倍增,不少人选择点蚊香驱蚊,但专家提醒要提防吸入过量有毒气体。(邓咏中摄)

“驱蚊同时有好多悬浮粒子(Particulates)出来,杀咗蚊,同时都杀埋你啰。”理工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臭味污染实验室主任李顺诚教授致力研究有害气体,担心市民室内燃点蚊香,驱蚊之余,如果家居通风不良,可能会吸入过多化学剂,对健康影响更深远。

香港夏天潮湿多雨,容易滋生蚊虫。食环署6月16日公布白纹伊蚊诱蚊器指数,5 月份指数由4月份的4.7%上升至10%,反映全港白纹伊蚊滋生的情况略为普遍,其中马湾、西贡、荔景和沙田东诱蚊器指数高于20%的警戒水平。记者近日到显径邨、新翠邨和博康邨视察,发现街坊及清洁工指周围好多蚊,女街坊更指:“整一整部单车,几分钟已被咬。”

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热的病媒,亦可传播寨卡病毒,香港于4月录得本年首宗本地登革热个案,而邻近地区登革热的活跃程度高企。李顺诚教授关注市民点蚊香习惯,强调必须在空间流通地方燃点,指“蚊同人无得比较,俾你好叻杀咗100只蚊,有乜用?”

他解释,燃烧蚊香可能会危害健康,研究显示在封闭的房间里燃烧一个蚊香大约等于吸入100支香烟,部分蚊香可能含有铅、铁和锰等物质,应该考虑选用插入式无烟驱蚊装置。使用蚊香时,最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的室内使用,其悬浮微粒(PM)排放水平类似于拜祭用线香,市民应尽量远离点蚊香的地方,不要旁边睡觉,睡觉时建议使用蚊帐。

新冠肺炎疫情下市民加强清洁,甚至有愈强清洁剂味愈干净的错觉。李教授认同防疫第一,但需要取得平衡:“愈强的味道你愈感到安全,因为你要杀菌,呢个我明白。你系假设这个地方有菌,但其实事实系咁多人无菌,而是防御。一定有代价,你感到安全,但吸入过多化学剂(overdose),对健康的影响更长远。”清洁剂散发出来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甲醛,这些有毒物经气味吸入肺部,可引致鼻炎或咽喉炎,甚至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点会咁傻呢,啲清洁剂我用钱买返嚟,用咗吸入肺部,仲用吗?你要咁样谂呢个问题,你就会用少啲,系balance(平衡)嘅问题。”

他留意到香港室内漂白水浓度高,超出1:99消毒水平,清洁工人首当其冲,而其他场地使用者,行近桌面闻到都会吸入过多化学剂。

抗疫在家 提防无形杀人陷阱

甲醛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非只在装修期间出现,专家研究显示烤肉、打边炉会释放甲醛等致癌物质,在韩烧店及边炉店内录得的一氧化碳水平,比中式点心店和西餐厅,高出4至6倍。家居常用的花生油,在加热过程中亦会释放甲醛。李教授认为,每人都应该反思在家燃烧物,重新评估室内燃烧行为,如何减少自己曝露于燃烧气体中。如果家居环境狭窄,加上通风系统不佳,所吸入的有害气体浓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