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学生义工为扑口罩惨被呃35万元 警捣口罩骗案集团拘无业情侣

撰文: 黎静珊 邓咏中
出版:更新: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巿民连月来不断扑口罩,骗徒亦乘机出动。警方2月初开始陆续接报,有市民指在网上订购口罩后收不到货,怀疑受骗。
警方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表示,截至今日为止,警方共接获1860宗网购口罩骗案,涉及逾3900名受害人,损失金额共约5700万元。最大宗骗案为一家本地医疗公司,2月中收到来自外国口罩供应商的钓鱼电邮,被骗去2000万元。新界北总区接获另1宗涉及126名受害人的案件,案中1名在非牟利组织当义工的学生被骗35万元,警方追查后锁定一对无业情侣,并捣破该口罩骗案集团共拘捕4人。

经过2个月追查,过去5日网罪科联同各警区人员采取“孤峰行动”,突击搜查全港多个地点,合共拘捕31人,包括18男13女,年龄介乎16至61岁。(邓咏中摄)

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2月初成立内部协调指挥中心,统筹有关口罩骗案的调查工作,经2个多月情报搜集和分析,锁定涉案骗徒后,过去5天网罪科联同各警区人员采取“孤峰行动”,突击搜查全港多个地点,合共拘捕31人,包括18男13女,年龄介乎16至61岁,各人涉嫌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及串谋诈骗。被捕人士共涉及145宗诈骗案,涉及逾400名受害人,损失金额约300万元。警方在行动中检获一批电脑设备、智能电话及提款卡,会再进一步调查。

东九龙总区刑事总部及新界北总区刑事总部,分别捣破涉及122和126名受害人的犯罪集团,共拘捕6人。新界北总区重案组高级督察吴淑怡指,1月下旬有人在网上平台刊登广告,讹称有大量口罩和酒精搓手液出售,承诺2月初陆续发货,吸引逾200名买家订购。受害人将款项存入指定银行户口或转数快户口,其骗徒以不同借口拖延发货,其间曾向受害人派发应急口罩,以延后事件曝光,最终失去联络。

警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骗徒以相同手法在同一网上平台开设帐户,在3月初进行新一轮诈骗,整宗骗案涉款逾130万元,其中最高金额的骗案涉款逾35万元,受害人为1名学生义工,他负责协助1间非牟利机构购买口罩。警方追查后,相信是一对无业情侣操控该诈骗集团,本月15日在旺角、油塘、半山采取行动,共拘捕3男1女名疑犯,年龄介乎22至61岁,他们涉嫌串谋诈骗,分别报称会计师、无业和退休。案件仍在调查中,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东九龙总区重案组总督察谭威信表示接获约200宗网购口罩骗案,受害人超过260名。4月15日至20日期间,突击搜查全港多个地点,拘捕4男7女,年龄介乎16至42岁,涉嫌干犯以欺诈手段取得财产罪。目前最大宗案件涉及122名受害人,涉及金额逾10万元,2月初有人在社交平台讹称有口罩出售,并声称于月底发货,惟受害人存款后该社交平台关闭。警方接获报案后锁定2名男子,4月15日在油麻地和将军澳拘捕2名19岁男子,涉嫌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2人分别报称发廊助理和侍应。案件仍在调查中,不排除有更多受害人或有更多人被捕。

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网络安全组高级督察李立民呼吁市民网购时保持警觉,对首次光顾的网站做资料搜集,留意是否新开的网店及顾客评语,并要搜寻其电话和地址有否被网民列入黑名单,另亦应避免大手买入,尽量要求面交或货到付款。他又建议市民留意国际禁运抗疫物资的新闻,再对比网店声称的口罩来源地,以判断讯息真伪。如怀疑受骗可致电警务处防骗易热线18222查询。

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警司(情报及支援)陈乐生表示,骗徒抱“揾快钱”心态,主要假扮卖家犯案,常用手法有2种,第1种骗徒设立假网站,或者寄出钓鱼电邮,等待受害人上钓;第2类骗徒透过不同网上平台,主要是本地人常用的社交平台、二手买卖或网上拍卖网站,接触受害人。共通点是骗徒都会讹称有口罩出售,当他们收到骗款后,不发货并失去联络。除了单独犯案外,部分骗徒以小型集团式运作,首先诱使其他人出售或转让一些银行户口,然后利用这些傀儡户口收取诈骗所得的款项,增加警方调查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