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逃城】撤走学生成化解困局转捩点 半百社会贤达幕后居功

撰文: 凌逸德
出版:更新:

一条《逃犯条例》修订草案,引爆史无前例的“政治炸弹”。持续逾五个月的反修例示威,不单各区满目疮痍,多间大学颓垣败瓦。自周日(17日)起,理大一带如受战火洗礼,警方与示威者的攻守“拉锯战”,却在橡皮筋频断之际冒出曙光,大批未成年学生获准撤离。局势得以稍歇,幕后功臣原属半百名社会贤达,当中张达明、梁继昌、郑承隆等人的“皇仁校友 x 监警会前成员”网络,尤其重要。

●“理大围城战” 攻守两难

上周开始,网民接连发起“三罢”行动,除触发各区冲突外,多间大学同样沦为“战场”,尤以中大及理大最激烈。周日下午,一名传媒联络警长左小腿中箭,导致情况急转直下,随之而来是警方装备升级,首度配以AR-15实弹枪戒备。当晚开始,理大一带火头处处、雇泪弹横飞、装甲车起火,警方曾开实弹示警,校园外警力严障以待,校园内示威者进退不得,犹如一场“理大围城战”。

● 社会贤达斡旋 撤走逾百学生

“战况”最激烈的17日晚上至18日清晨,大批示威者被困校内,当中不乏未成年中学生,直至传出大批急救员被捕,警方“攻入”校园范围,“营救”之声此起彼落。虽然警方澄清并非“攻入”理大,但局势失控,已成全港甚至国际焦点。18日晚至19日凌晨,多名社会贤达与警方斡旋后,成功撤走校内逾百名学生,当中18岁以下的可免被捕,但会登记资料及拍摄样貌,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警方表示,截至昨晚(19日)11时,一共有近800人,和平离开香港理工大学,接受警方调查,当中近300人未满18岁。

●“皇仁校友 x 监警会前成员”

冲突至今,虽然仍有少量示威者坚守校园,惟局势已因此明显舒缓,幕后一班由社会贤达组成的50人“网络”,居功不少,当中包括前立法会主席曾钰成、多名中学校长、社工、议员等,亦有一名政治助理。值得留意的是,不少“皇仁校友”及“监警会”前成员,在事件中发挥重要角色,包括港大法律系讲师张达明、会计界立法会议员梁继昌、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政治助理罗永聪、监警会前成员郑承隆及一名在警队内的皇仁旧生。

● 与两警方高层斡旋

消息称,由于被困理大内的示威者,有大批未成年中学生,引起广泛关注。18日下午,立法会议员(教育界)叶建源,联同数十位中学校长召开记者会,呼吁当局允许校长及辅导人员,进入校内将学生平安接走。与此同时,张达明除与天主教香港教区辅理主教夏志诚联络,亦向监警会前成员郑盛隆及林大辉交涉,双方商讨后,再与一名警方高层斡旋;林大辉亦曾与昨日(19日)升任警务处副处长的萧泽颐沟通。

另一边厢,曾任监警会成员的立法会议员(会计界)梁继昌,与医护及教育界携手,并联系与他属同一政党“专业议政”的立法会议员(卫生服务界)李国麟及立法会议员(教育界)叶建源,在以学生安危为大前提下斡旋。行动中张达明、梁继昌、罗永聪毕业于皇仁书院;而张达明、梁继昌、郑承隆、林大辉亦是监警会前成员,梁、林二人更是理大出身。

这个“皇仁校友 x 监警会前成员”网络,其实不少人是理大及中大出身,虽然未能完全平息反修例风波,但至少化解一场逼在眉睫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