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仁医】曾入选港青 弃任全职运动员 仁医:乒乓波系梦想
“医生系我嘅终生职业,乒乓波系一个梦想。”广华医院内科医生王德龙(洋名Victor)周日(21日)参与第七届全港运动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分组赛,其间一名选手突然晕倒,一度心跳停顿,他与另外两名同具医护人员资格的选手,合力持续约6分钟的急救,成功令事主恢复生命迹象。他接受《香港01》记者访问时,坦言拯救生命是医生的使命,“同喺病房做嘢一样”。医生工作忙碌,但他不愿放弃“梦想”,31岁继续在乒乓桌上挥洒汗水。
比赛期间听见呼救声 持续6分钟心外压恢复心跳
Victor忆述,周日上午近11时许,他与队友正与观塘区队作赛,其间突然听到有人大叫“有人晕咗,帮手呀”,原来一名已完成比赛的湾仔区代表在场边拍照时晕倒,他发现现场并无圣约翰救伤队等救护队伍驻场,连忙上前查看,发现男事主口、鼻出血,慢慢心跳停顿,他随即与同场的女子团体选手、护士陈俏言,及另一名物理治疗师合力,为男事主进行急救,持续约6分钟的心外压,及一次利用自动体外心脏电击去颤器(AED)进行电击,男事主终于恢复心跳。其后救护员到场,将男事主送院治理。
受父亲影响8岁开始打波 中五成名入选港青
家住九龙塘的Victor(31岁)从医6年,但其乒乓球龄已长达23年。Victor受到爱打乒乓球的医生父亲影响,自8岁开始打乒乓球,中学时间“一星期练足七日,放假返大陆练”。凭借对乒乓球的热爱与努力,实力不断上升, 于中五那年默默无闻的他,在一场公开比赛击败甫晋身全职运动员的热门选手,一战成名,获选入香港青少年队,日后更多次代表香港参与海外比赛。
弃任全职运动员 考入中大医学院
同样在中五那年,他面临了一次梦想与现实的选择,由于出色的表现,有人邀请他加入全职运动员生涯,同时家人希望他以学业为重。“𠮶阵更加著重由内地引入运动员,本土运动员机会比较少”,加上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较短,于是放弃成为全职运动员,以学业为重。Victor后来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兼顾两者,2009大三那年,代表香港参与大学生运动会,可谓完美继承了父亲的两个衣钵。
实习医生On call 34小时 无奈放下乒乓球两年
医生及运动员生涯都极为忙碌,他无奈一度放下乒乓球。担任实习医生时,每三日“On call”一次,从早上8时至翌日晚上6时,累得“有时间只想瞓教”,已无心力打波。但对乒乓球的热爱从未熄灭,两年后医生工作稳定后,他重返乒乓球桌,于2013全港乒乓球团体锦标赛获乙组冠军,2017全港运动会乒乓球男子双打,伙同黄承聪代表九龙城区夺得铜牌,今年再挑战男子团体及双打赛试。他认为兼具两者,最重要是懂得时间分配。
由细打到大,希望打到打唔到为止!
创立香港四拍总会 为办公开赛5am排队借场
“由细打到大,希望打到打唔到为止!”年纪渐长,他认为已很难再有突破,为了延续乒乓球梦,开始投入在海外流行的Racketlo(四拍),结合乒乓球、羽毛球、壁球及网球的运动,如球类三项铁人赛,“四拍对每一项的要求唔会特别高,每项有长短,但每一分都好重要”。去年与4名友人创立香港四拍总会,至今约有60名会员,1月更在泰国公开赛勇夺男子双打金牌。他们今年5月在港试办公开赛,但未获康文署优先预订场地团体资格,满腔热诚决定周一(22日)凌晨5时到体育馆排队租借场地。
医生系我嘅终生职业,乒乓波系一个梦想!
叹对运动员支援不足 盼以本土为主
回望医生与全职运动员的决择,他说:“医生系我嘅终生职业,乒乓波系一个梦想”、“喺香港做运动员好难。”担任全职运动员,收入难以支持生活需要,职业生涯亦较短,政府的支援亦不足,“香港文化系好支持运动员,但现时本土运动员机会已增加,有更多机会代表香港,“希望将来都以本土为主,支持本土运动员”。
救完人继续与医院跟进
今日凌晨5时许,王医生于旺角界限街体育馆排队订场期间,再亲身接受《香港01》记者访问,他称:“医院救人就多,外面就第一次!”他指当时危急下,自己直接致电玛嘉烈医院医生,以第一身交代患者情况,事后亦继续与该院跟进最新进展。
为四拍运动晨早排队订场
从医打波两边兼顾并非易事,像其创立的香港四拍总会,每次活动均要为四种运动订场,往往不能“一次满足四个愿望”,目前下月的活动暂时只能预约到网球场,故他只好与核心队员,一大清早分散到不同地点排队,否则只能到偏远场地,“尽量都想喺市区,希望大家方便,推广好啲!”